618遇上父亲节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7月02日

打开手机、电脑、电视,铺天盖地的都是某电商平台的618广告。一开始还以为是电商在蹭父亲节的热度,后来才知道,原来618该电商的店庆日,已经搞过很多年,今年遇上父亲节纯属巧合。

虽然与父亲节撞了日子,但是既然是电商节、又是父亲节、更是礼拜日,给父亲下单买个礼物,让老爷子开心一下还不是顺理成章?当然,从结果来看,老爸赚了面子,电商赚了里子,年轻人开开心心地把钱包榨乾,第二天还要乖乖上班赚钱。可以说,这个双节合璧的日子和谐了家庭,繁荣了经济,稳定了社会,着实是一举多赢。

当然,无论是父亲节,还是电商节,「消费」才是主角。十分明显,现在越来越多的节日已经被「电商化」了:端午节买粽子、中秋节买月饼、春节买年货 土产的节日不够用,那就引进洋节:情人节情侣互送礼物、父亲节给父亲买东西、儿童节给孩子买东西、圣诞节买圣诞礼物 每到节日,电商藉着无孔不入的宣传网络推波助澜,让节日增添上消费的属性。

只不过,消费主义的大肆入侵,已经让很多人忘记了节日的真正意义 与亲人沟通情感、加深了解、互诉衷肠才是。就像很多年轻人忘不了给父母买礼物,却始终记不得父母的生日一样,一键下单固然简单,但毕竟消费代替不了情感,赠送礼物也代替不了真正的关心。更悲哀的是,这些节日的意义正越来越被消费行为所绑架,仿佛你不在父亲节下个单,给爸爸买件东西,就代表不了你对父亲的情感似的。

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土节、洋节似乎仍满足不了电商的巨大胃口。近几年,随着双十一的商业成功,诸如双十二、618、闺蜜节、818、黑色星期五等商家策划的人造节日已频临氾滥。就好比天天过节都相当于没有节日一样,天天促销也只会让消费者熟视无睹,刺激不起人们消费的慾望,人们对电商节日的关注度也似乎在逐渐下降。所谓互联网时代的「注意力经济」,就是指在信心爆炸的年度,如何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才能进一步培养消费行为。从这个层面来看,如今电商们滥造节日,已然导致了节日的「通货膨胀」,消费者的审美疲劳。笔者也不得不怀疑,明年的618没有遇上父亲节,人们真的会对这幺一个生造出来的节日感兴趣吗?

归根结底,节日需要仪式感。而在消费越来越轻松便捷的今天,仪式感的欠缺,正令节日变得越来越空洞无聊。无论造出多少个节日,若没有真正地意义来填补,这种空洞无聊只会像癌症一样,肆意的瀰漫下去。

流深

上一篇:内斗蔡英文
下一篇:反制大陆?小英哪来的底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