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不可一拆了之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6月18日

近几年随众作家到粤东采风,破烂的开埠文化街区,都是作家们诟病的话题之一。但是今年情况不同,不久前在汕头的采风,让作家们有种发自内心的欣喜,小公园开埠文化街区,十几条道路的沿街围上了绿网,整体性改造,将于年内完成。

正当作家们庆幸汕头在找回自己城市记忆时,媒体却传来,上海静安区鉅鹿路上一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被完全拆毁,改建为一处貌似现代风格建筑的消息。这一正一反所形成的强烈反差,笔者没法接受。

可事情还没完,就在此时,作家采风团来到了汕头市濠江区的一处国家级的古村落,这里有着典型海边渔村风格,但多是人去楼空,看着被锁上的旧房子,作家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没有保留必要,乾脆一拆了之,而另外一派,则认为应该活化这些古村落。

古蹟有人气才更久远

建筑是城市的记忆,活化古蹟,活化古村落,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很好的纪念品,但是如何活化呢?就拿上海拆楼的那个90后女海归来说,她所追求的是新潮,是便利,是时尚,历史建筑不能满足她的这些需求,她的拆楼多少也有点无奈之举。采风团的作家们说,这些年他们走南闯北也看过不少废弃的古村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村民们纷纷搬出古村。

因此活化不能是简单的修旧如旧,而是要融入现代的元素,让人愿意居住在这些古蹟中,而不是让古蹟成为摆看的一座空壳,那样就会成为死城。上海石库门、静安里的里弄风情能够保存下来,与它现代化的改造就不无关系。

还有就是,满足部分人群的复古需求,深圳的观澜版画村就是因此保住了一片古村落,这里现在已成为海内外版画创作者的乐园,不少人在这里呆上半年还不肯离去。就有作家建议,对于海边渔村,可以学习深圳较场尾的经验,将这里的部分民居改造为海边度假的客栈,汕头的濠江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地带,提出要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度假区,那幺活化古村,就是对现有资源的再利用,小公园一带汕头开埠文化街区改造已提供了部分现成经验,但与小公园地处闹市区不同的是,古村偏居一隅,因此,应将打造成一个慢城,在这里可以完全缓冲现代都市人紧张感和拥挤感。

古蹟很有历史感,每走过一块青石台阶,都有茶马古道式的历史记忆,空气中散发出有故事的味道,这是很让一代人留恋的东西,很多人不愿意离开老四合院就因为此。让古蹟活起来又不破坏它,如何在维护的同时保持人气,成为城市一张旅游名片,这是大多数中国城市要补上的一堂课。





灵童

上一篇:我是马云 我就裸捐
下一篇:树立八卦新风 重在除根普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