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之初中标的「水城」概念会不会在前海变为现实,两年之前,有媒体对此提出质疑。笔者当时站在前海主要水廊道上,看着黑臭水体也是半信半疑。但是现在走在前海的道路上,却再难闻到那股刺鼻的气味,笔者感觉到水城不再飘渺。
这并非笔者一个人的感受,有关部门数据表明,位于前海的3条主要水廊道 双界河、桂庙渠、铲湾渠,较整治前有明显改善,第三方监测结果表明,3条水廊道非雨天均已达到消除黑臭水体指标。什幺时候把「非雨天」这个帽子摘了,相信前海离水城就越来越近了。
对前海建「水城」更加有信心,不仅在于前海合作区在改善水环境方面的努力,据了解,截至目前,前海合作区共安排21项环境工程,总投资95亿多元,更在于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改善被提上了日程,如此一来,地处珠江入海口的前海,其水环境治理不再是孤立的了。前海水城也不只是前海的,而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环境整治定是其重点之一,前海治水不需只凭一已之力。
珠三角协作事半功倍
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乾净水流入前海湾,前海水城才能活起来,才有人愿意去。从这个角度来说,前海治水要扩展到区域以外,目前深圳已经动起来了,2016年作为深圳市治水提质攻坚战的「元年」,已令到五大河流中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坪山河全河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下降,深圳提出到到2020年,全市黑臭水体全部要治理完毕,这对前海是个大利好。
不仅需要深圳集全市之力,深圳以外,比如毗邻前海的东莞也要动起来,从目前情况来看,深莞边界河流,东莞整治还显滞后。因此前海治水还需要珠三角全流域的协作,只有全流域排污减少了,前海水城的实现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笔者了解到,未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计划引水流量80立方米/秒,其中深圳可以分得一半。邻近前海的深圳公明水库是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主要交水点,现在已经开始蓄水。同时深圳正在重点推进大空港片区、宝安中心区等毗邻前海的重点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相信这些都会对前海水城建设构成直接利好。
前不久召开的广东省党代会赋予前海城市新中心的新定位,这对于前海「活力水城」规划实施来说,是个新起点。目前,深圳集合全市之力,整合各方资源高标準加快推进各项工程,协同完成前海水环境治理。真希望加入前海治水的同盟军越来越多。
下一篇::广场舞大妈闹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