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以学术严谨着称的英国,牛津、剑桥等23所英国名校被曝学术造假,论文涉抄袭,遭撤回的论文大多曾被认为「突破性医学发现」,但没说这些论文来自哪里。就在这事刚过不久,世界着名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日前透露,其治下的期刊《肿瘤生物学》因作者编造审稿人和审稿意见而撤稿107篇论文,涉及的作者都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观察这两起事件,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医学论文集体造假是一个常态问题。
医学论文造假风口
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讲究的是详实的案例和数据证明,而不是像人文社科一样,讲究概念和辞藻。为什幺总是走在造假的风口呢?这个需要结合不同国家情况具体分析,简单分析,从国外来说,医学造假大多是学术不规範,数据不清晰,甚至是违背学术伦理行为,韩国的克隆之父黄禹锡造假风波,通过非道德手段获得人类卵子是比较典型的违背学术伦理。而国内的情况大多是冒名,冒充同行评审,大段甚至全篇抄袭比较多。就在此事前,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2015年曾曝出过,中国的大学和医院有41篇论文,在同行评审程序作假。
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话语是一种权威认定,同行评审是一个旨在保证学术论文真实性的数据核实过程,专家在阅读论文后决定该论文能否出版。国内的医学学者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这几年,常常在「同行评审」上面做文章,不惜铤而走险,由此也曝出不少造假事件。
值得玩味的是,中国科协在得知造假丑闻后,不反思中国学术界有多幺乌烟瘴气,不调查、处理造假者,反而指责出版商施普林格「审核把关不严格」「理应承担责任」。还有些人则说,这是一种在「同行评审体系」中变相「灵活性和原则性」的统一,这不得不说是少数人怀有的中国特色神奇思维,这好比骗子来骗你,有些人不去指责骗子,反而单单只是指责你防範不够,聪明不足,被骗子骗。
集体造假,诚信缺失,这是一种无法普遍化,被大家所信奉的病态价值观,一个人造假可以说是个人品格的缺陷,要是一群人,甚至特定领域的专家、学者集体公开常态化造假,那就是制度的问题,必须进行制度上的反思和惩治这些造假者,让他们声名俱毁,曾写出《常识》的思想家潘恩说过,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幺法律就可以不要了,希望国内在打击造假问题上,法律对他们不要太宽容,对谎言宽容,对造假纵容,那幺真理和事实真相就离大家越来越远。
下一篇::莫连「中华台北」都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