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凡
下大棋,有多大,一千年的格局,雄安新区横空出世。过去半月,全国上下为之震撼与振奋,各种围绕新区的解读、分析、猜想在舆论场「刷屏」,「各地炒房团」连夜突袭、数十央企接连表态支持,就可看出雄安巨大的发展前景。而不管从国家层面的最高决策、比肩深圳和浦东的超高定位,还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空前的战略地位,雄安犹如一张白纸,却又呈现一幅巨大宏图。
大陆崛起 港台功不可没
被外界视为「副都」的雄安新区,如果仅仅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甚至如调侃般逃离「雾霾」,显然是幼稚的,也不符合「千年大计」的历史性战略。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将承载着「万亿级」建设的香饽饽,资源、政策优势绝对不亚于深圳和浦东,必将激发无法估量的经济动能。此时,港台各界或许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参与雄安新区的建设,从中分一杯羹。
事实上,自从邓小平在中国南大门画了一个圈(深圳特区),香港因为地理优势,不仅深度参与建设,也一起见证了这个小渔村的腾飞与蝶变,自身成为国际都市,还带领珠三角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当然,深圳特区也成为台商登陆的据点之一,直至今日,以富士康为首的台商也为深圳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同样的,定位金融中心的浦东新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领域的经验也为浦东新区的发展,乃至中国在世界金融格局的地位贡献很大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浦东所在的长三角,是台商重要聚集地。昆山、苏州、南通等地,近20年的发展,台商功不可没。
高端新城 港台有优势
当然,大陆今非昔比,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无论是体量还是产业结构、先进技术,都已实现了几个阶梯的飞跃。如今,相较于当时的深圳与浦东,港台力量参与雄安新区的建设,绝不再是怀揣资金,依靠政策倾斜,通过投资设厂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而根据雄安的定位和规划,势必也无法容纳这些发展老模式所带来的人口容量和环境负荷。
如果说深圳和浦东是得益于沿海的地位,有了先于内陆率先崛起的良机,那幺雄安就是从沿海转向内陆的重要之举。因为,想要实现全国小康,甚至同步迈入繁荣,仅仅是沿海省份腾飞是不够,占比更多的内陆必须跟上,甚至后来居上。由此,也有分析认为,雄安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大棋的落子之策,更是城市反哺「农村」的试点样板。此外,更有分析畅想,将雄安看做是「一带一路」的标杆性工程,看做以大陆为载体的国家建立现代化新城的典範,成为其他大陆国家参考的样本。
因此,雄安的规划必定是高规格高标準,诸如高端产业,此前河北金融办泄露的文件,不就看到为金融机构开绿灯的蛛丝马迹幺;从深圳调遣许勤到河北任省长,不就有着用深圳经验为雄安实践探路的意味。而不管雄安最终的规划如何,以交通为主的基建、环保、医疗,乃至金融、高端服务业等肯定都有用武之地。而香港在深圳建设积累的经验,在金融管理、交通建设乃至环境保育的成功经验和人才储备,不就是最大的优势。同样的,台湾在医疗、智能城市、高端服务业的优势,也是参与雄安建设的良好切入点。
眼下,大陆正在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和内外战略的巨变期,而港台经济则处在低潮期,如何利用政策优势搭上大陆新一波的发展快车,将是影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关键。
下一篇::银行动起来民企才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