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社融大增超预期
经济活跃度上升 未来料走向平稳
【今日时报网讯】人行昨日公布了多项金融数据,其中,11月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明显高于预期,社融环比上月几乎翻番。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7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7111亿元,较10月的8963亿增长94%。受访专家认为,11月新增社融规模较大,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活跃度有所上升,主要反映房地产相关融资的滞后表现,而随着房地产调控和资金面偏紧等因素,未来贷款和社融增长可能会有所放缓。今日时报记者朱辉豪
表外扩张较为明显
人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0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2.49万亿元。11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7111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463亿元,同比少增410亿元。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角度观察,今年大部分时间,银行的信贷比较宽松,最终在社会融资额度中表现出来,而11月份社融规模的大增,反映出在稳增长政策下经济活动的活跃度有所上升,后劲比较足。但较为担忧的是,如果大部分资金最终没有流向制造业,而是流向房地产甚至是股市,可能会造成通胀压力的上升。
数据显示,11月当月,委託贷款增加1994亿元,同比多增1083亿元;信託贷款增加1625亿元,同比多增192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173亿元,同比多增3718亿元;企业债券凈融资增加2865亿元,同比少51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61亿元,同比多293亿元。对此,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表示,社融增量有点夸张,委託贷款当月增加这幺多,还有信託贷款,表外扩张较为明显。新增贷款还是以房贷为主,但表外大幅扩张才是问题,可能还是表内紧张,所以向表外走,这样看来政策还是松不了。
房贷占比仍然较高
在信贷方面,自从10月出现急速下降之后,11月新增贷款环比小幅回升,企业中长期贷款也有所增加,但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仍然高企。数据显示,中国11月新增贷款7946亿元,预期7200亿元,前值6513亿元;M2同比增速下滑至11.4%,结束3连升。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9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1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692亿元。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较10月增加了801亿元,占当月新增人民币信贷的比重略降至72%,仍大幅高于9月的47%,中长期贷款在当月住户部门贷款增量中占比高达84%。
此前,国家统计局以及多个机构发布的数据均显示,11月全国各大城市的楼市降温明显,但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环比10月有所回升。对此,林江认为,虽然楼市限购限贷政策有所加码,但从过往的历史来看,房地产越是调控,楼价往往越会大幅反弹,即如果市场摸索出这种规律,预期未来楼价会上涨,不排除会有相当部分人趁调控之际购入房产。他指出,今年上半年相当部分信贷流入楼市,如果楼价因调控政策下降得太快,将会导致一部分资金从楼市流出来,从而令社融速度加快,社会融资额会继续上升。
或倒逼人行加息
中金点评信贷数据称,11月份金融数据仍主要反映房地产相关融资的滞后表现,随着房地产调控和资金面偏紧等因素,未来贷款和社融增长可能会有所放缓,因此11月份金融数据对债市并非利空因素。今年前11个月旧口径贷款增量已经达到11.5万亿,超过去年全年,预计12月份银行仍会就MPA考核和银监会等各项指标考核来调节资产和负债,12月份的贷款、社融以及M2增速会放缓。
「随着目前通胀有所抬头,加之资金持续外流,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最终可能倒逼人行进行加息,从目前的情况而言,不排除会有这方面的可能性。」林江分析称,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人行被逼加息,中小企的融资成本将会增加,对于一些正在渡难关的制造业而言,将会产生不利影响。未来而言,人行如果能够有效将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将会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生所期望的结果,但目前制造业的信心仍不足,未来社会融资步伐可能会呈平稳增长的态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