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香港经济出现大衰退已成定局,目前香港经济既面临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又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所带来的恶果,新老问题叠加正在困扰着香港,其中最为显着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香港急需要控制疫情,复工复产。2020年香港疫情一波接一波,由于不能有效控制住疫情,香港与内地一直都不能实现正常通关。由于香港经济主体是传统的服务行业,香港的服务业佔经济总规模的九成以上,而香港的服务业又严重依赖内地游客,因此,在香港与内地不能恢复正常通关的背景下,香港的服务业呈断崖式下滑,失业率飙升。今年,香港经济要恢复增长,主要取决于香港服务业能否止跌回升,而要振兴香港服务业的前提是香港与内地的通关必须恢复正常。2021年香港能够恢复与内地的正常通关吗?目前来看还是一个问号,因为香港的疫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2021年香港的首要任务仍然是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控制住疫情,从去年的教训来看,要控制住疫情并非易事,这是一篇有难度的文章,需要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携手努力。
第二,香港正面临人口老化与人口负增长所带来的系列挑战。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足够的劳动力是确保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然而,香港多年以前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而且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意味着香港的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香港新近出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口负增长现象,又让香港的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雪上加霜,香港的劳动力供给正面临着后继少人的挑战。不仅如此,香港老年社会和人口的负增长,又将进一步加剧香港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结构本来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牵制香港经济发展。展望未来,在现有香港人口政策和就业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老龄化问题和人口负增长问题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而且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这意味着香港经济将长期受到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的问题困扰。
香港应积极融入国家发展
第三,香港经济转型升级步履维艰,难以实现突破。自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以来,香港经济面临接踵而至的外来冲击,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的主要精力都在应对和化解外来冲击的挑战,自身的经济转型升级无暇顾及,加之香港商业文化对香港市民就业选择的牵引,致使香港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少有人问津。正是由于香港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着天然的短板,所以在最近的20多年时间裏,儘管历届特区政府和特首提出了一系列经济转型升级目标和蓝图,但这些经济转型升级目标几乎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付诸实施,香港经济一直在传统的经济框架内循环而无法突破。很显然,如果要依靠香港自身的力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已经不太现实,香港需要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内地人才来为香港所用,以弥补香港在创新科技和新兴产业等领域的短板和不足,这需要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工商界作出全面检讨,拿出极大勇气,在与内地合作、融入粤港大湾区、人才吸引政策等诸多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创新和调整,否则,小打小闹将无济于事。
第四,香港在赶搭国家发展快车,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机遇方面存在认识不足、準备不足等问题,亟待改变。内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社会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更成为内志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先锋。然而,对于内地大发展及所带来的机遇,香港社会普遍缺乏认识,很多香港市民对内地的了解还停留在二三十年以前,这样一种认知水平,怎幺可能抓住国家发展的机遇呢?如今,深圳的奇迹正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複製,又有多少香港市民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呢?同样人民币的国际化正在全球各地形成多个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虽然与内地近水楼台,但是如果香港抱持着一种等待的心态,那幺,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很可能离香港而去。
总之,香港如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仅是口头上空谈一番,更重要的是思想上要真正认识到位,并且要坐言起行,全面付诸行动。从过去二十多年香港社会的表现来看,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颜安生)
下一篇::【财经观察】美元企硬不改人币双向浮动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