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视野】毋须担忧内地流动性收紧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11月06日

美国总统大选上周进行第三轮辩论,其后当地选情峰迴路转,对资本市场形成不同的冲击。环球复苏不能靠美国,必须看中国,中国政策的一举一动将牵动全球,流动性政策尤其凸显。

早前,人行行长易纲在北京一个论坛中表示,在今年抗疫的特殊时期,宏观槓桿率会出现短暂上升,但随着明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回升以后,宏观槓桿率会「更稳一些」,货币政策要把握好货币供应的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槓桿率波动,使之长期维持在合理轨道上。

加息言之尚早

由于目前消费、出口、製造业等内生需求都比较强势,投资市场开始担心如明年初内外需同步上扬,政策上是否会「去槓桿」,货币上是否会「收量加息」,成为两大核心关注焦点。

虽然明年的政策基调仍须以年底政治局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为準,但人行行长的表态某程度上回应了市场的关切点,其实并未释放出过度收紧和转向的含义,货币政策稳定性有望持续。

须知道,货币政策正常化不等于再收紧,易纲和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强调的是「稳定」,虽然重新提及总闸门,但这只是回归正常化的信号。目前内地经济尚未恢复全面增长加速,谈及加息为时尚早,这一轮经济能否全面加速主要取决于外需反弹幅度,仍具不确定性,且货币政策价格工具目标多元化,牵一髮动全身,若採取价格工具不变,必须配合其他量和结构政策微调,才较符合目前精细调控的目的。故此,资金面料将继续维持紧平衡,「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其次,槓桿率更稳一些,而非压缩,人行行长强调「明年槓桿率更稳一些」,其实并未透露出强势稳槓桿或降槓桿的意思,反而释放了容忍明年槓桿继续小幅回升的态度。纵观一系列统计及数据比较,估计明年内地流动性仍有一定的空间,投资市场不需要过于担忧。

资深投资银行家 温天纳

上一篇:11个交易日连续「放水」,央行净投放达4300亿
下一篇:建设银行首9月盈利跌8.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