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张长桌,每桌五六把椅子,一个播放PPT的大屏幕,外加一个计分的小白板。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8位校长聚在珠海,一场事关近30所学校的管理变革在这里持续酝酿、推动和碰撞。
他们相识于2016年7月的北京,在一次公益课程“新学校香山训练营”中,以“开启一场中度变革——从学校管理结构调整开始”为主题的讨论让他们惺惺相惜。
在基础教育领域,变革的力量不断生长,一些校长浑身是劲但不知该往何处使:大动,伤筋动骨;小动,如隔靴搔痒。因此,训练营课程导师、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提出了“中度变革”这一概念,希望帮助校长们找到一条不用翻天覆地又能升级换代的变革之道。
什幺是中度变革?
课程、教师、治理结构三项改革中,北京十一学校分校校长汪正贵认为,校长们工作的核心,是改变治理结构,即实现多元治理主体、行政分权与结构扁平,这是最难、最有效、校长们又最不愿意进行的一场自我变革。中度变革,就是变自己。
“新学校香山训练营”从报名者中筛选出了28位“具有较强的办学能力、具备建设新学校的潜质、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较强的研究能力”的校长学员。在训练营的学习中,他们听主题报告、欣赏视频、参与“烧脑”的提问互动和焦点讨论。“痛并快乐着”“要把自己关起来几天好好梳理”“从事管理工作10年来参加过的最好的培训”是他们对训练营学习的评价。
几个月后,他们又来到珠海参加训练营的第二次课程学习,继续开启“彼此滋养”的深度交流。(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方艺芬 本报记者 李凌)
下一篇::上海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