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使我们看到了简单的细胞和複杂的生命,认识了微小粒子和浩瀚宇宙,享受着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对我而言,如果没有18年前那次科学课,没有遇到姜冬梅老师,我的物质世界可能现代时尚,我的精神世界必定枯燥乏味。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中说过:「一个老师不在于要他拿什幺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指导他怎样做人。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的準绳,而是促使他们去发现这些準绳。」
18年前,化学兴趣班调整了安排,姜老师来上课,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她给我们出了一个题目─「小李庄建不建水库」,让我们分成专家方、政府方、村民代表进行讨论,然后展开辩论。第一次上这幺有意思的课,我好像打了鸡血,用我有限的「科学知识」代表专家方滔滔不绝,回想起来,当时的话充满了各种诡辩和伪科学……可是下课后,姜老师把我带到了她的环境科学课堂,为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那时候,消毒餐具还未普及,一次性发泡餐具满街都是。当我知道这些一次性餐具完全降解需要上百年,而且还有很多二次污染时,我跑去问姜老师怎幺办。姜老师鼓励我做这方面的调查,带我去北京查阅资料。当我看到包糉子的糉叶时突发奇想,能不能用植物材料做餐具?姜老师指导我分析餐具的製作原理,帮助我製作模型。当遇到困难一次次想放弃时,姜老师鼓励我坚持下去。2001年,在姜老师指导下,我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参赛专案是「远方三号环保餐具材料的研究」。在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时,我代表全国96名参赛选手在人民大会堂发言,说出了我的切身感受:「这次活动改变了我的一生!」
2003年,我面临就业还是升学的选择,姜老师鼓励我专升本,去考生物系,系统地学习生物科学。她说,你读了本科,视野才会更开阔,你的世界才会有质的飞跃。2005年,姜老师鼓励我考研究生,是她让我读了《科学的历程》,是她告诉我有科学技术哲学这个专业,是她在我研究生阶段带我参与863重大专项的工作,又是她鼓励我继续读博士……是她,让我真正懂得了科学方法、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情怀。
今天,我也是一名大学助理教授了,时常想起姜老师的科技绿色营,想起姜老师带我们在罗山上看到的鹅掌楸、争辩竹笋成长的样子、考察山坡上的水晶来源……更深刻体会到了当时姜老师的良苦用心。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听,我们可能会忘记;看,我们不一定能记住;参与,我们就会理解明白。甚至如我一样,科学探究改变了我的一生。
下一篇::轻铁大重组 元朗大马路拟改单轨纾人车铁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