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开始的楼市小阳春,似昇华为新一轮牛市。土地注册处昨公布,4月份楼宇买卖合约超过9900份,创出6年半来的新高,其中住宅买卖合约佔逾7800份,两者均按月暴升五成之多。配合3月官方楼价指数单月急弹3%,最新坊间楼价指数亦与历史高位仅差2.5%,可以看到,今轮升势并非局部及缺乏成交支持的乾升,而很可能是楼市狂牛回归徵兆。所以,有关方面绝不能掉以轻心,须积极研究如何应对。
有鑒楼市回暖,坊间早认为再谈「减辣」已不可能,而从最新发展来看,「加辣」更似愈来愈有必要,因为种种迹象显示,当前楼市形势极不健康。一来,本港第一季GDP仅增0.5%,创出近10年来最差,这正好凸显楼市狂潮再现的非比寻常。二来,金管局指本港家庭负债佔GDP的比率,已进一步升至71.9%,达到2000年后新高,环顾全亚洲仅仅低于韩国,足以反映不单止楼价位高势危,债台高筑的槓桿化风险亦不可小觑。三来,上月公布的最新「辣招」所涉税款,即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从价印花税,经已分别按月大增约四成多至近八成,随楼市继续升温、交投价量齐升,下周公布的数字肯定更上层楼。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确保「楼住不炒」,乃是确保住宅回归到最基本的居住功能的应有大义。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强调,房屋并非简单的商品,适切的居所是市民对政府的应有期望。故此,让房屋由商品功能更多回归住屋功能,政府诚应扮演积极角色。目前楼市的投机投资风气,无疑出现死灰复燃苗头,「辣招」税款的大幅反弹正是铁证,而这亦多少反映了入市者看好后市升幅足以抵销所缴税款有余。有见现时三项「辣招」的最高税率普遍订于15%,适当将税率提高或引入其他类似新措,既可压制投机投资者的入市诱因,更可有效向市场传递一个降温信号。
事实上,未来驯顺楼市的挑战或恐更大。美联储的加息周期提早结束,利率期货还指最快今年底有近半机会掉头减息,本已是本港楼市重拾升轨的一大元兇,连带港汇港息都喘定回稳了;另外,内地新增贷款明显上升,亦不排除部分资金南下香江,甚至涉及金管局早前警示的迂迴放贷踩界行为 虽然中央近期强调坚持「结构性去槓桿」,由A股到港股自此更有所回调,但从全球看,币策由紧转宽已是势所趋向。再加上,中美贸易战有望落幕在即,白宫表示下周新一轮谈判结束后,两国领导人将决定何时会面并敲定贸易协议,意味过去颇长时间困扰市场的不明朗因素料可扫除。凡此种种,由资金面到基本因素可能带来的利好消息,都势令本港楼市火上加油。
但归根究底,需求管理措施只能治标,要真治本还在于增加供应,特别是兴建市民可负担的住房。在全盘接纳土地大辩论所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政府诚须加快落实系列增加土地供应举措,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要达致楼住不炒,肯定是任重道远,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稳住楼市的基础上,增加供应始终是必由之路。
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明生


下一篇::海日湾II加推307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