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屿」研卖地花 公私合营 毋须公帑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11月06日

政府下周三(14日)将公布《施政报告》,发展局局长黄伟纶6日率先发表施政报告公众谘询影片。就外界对「明日大屿」填海计划造价的忧虑,在片中黄伟纶指出,根据过往经验,大型工程如透过适当的政府和私营机构合作,未必需要公帑支付,他重提当年「沙田第一城」的发展模式,由政府「卖地花」,发展商负责填海工程。

「明日大屿」研卖地花 公私合营 毋须公帑

若「明日大屿」计划落实,将可为70 万至110 万人提供居所。图为去年3 月发展局召开记者会公布「明日大屿」愿景工程计划。资料图片

港府在2018年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提到「明日大屿愿景」,提出在港岛与大屿山之间的中部水域作大规模填海,分期兴建总面积约1700公顷的人工岛,未来20年可为70万至110万人提供住所。但整项工程造价估计高达6000亿元,当中4000亿元属运输基建开支。坊间有声音指「明日大屿」造价昂贵,担忧会花光港府储备。

黄伟纶在影片中回应称,理解社会有这方面的担忧,他强调政府会就财务安排,特别是融资上的不同可能性作详细研究及考虑,如果参考以往香港的经验,例如填海工程及大型铁路工程,透过适当的政府和私营机构合作,政府不需要用公帑兴建这些项目。

「明日大屿」研卖地花 公私合营 毋须公帑

早年沙田填海採用公私合营

公私营合作建设在香港并非新概念,早年港府发展沙田新市镇时亦曾採用。黄伟纶引用沙田第一城作例子,1970年代中期,私人发展商获邀投标参与,该项目的填海费用由私人机构承担,最后私人机构取得小部分土地做私人房屋项目发展,大部分土地则会交回予政府兴建公营房屋,及作为香港经济所需的设施,例如工业区、道路等。

他又列举另一个港人熟悉的例子──铁路,其实香港多条铁路系统,都是用铁路加物业发展的方法,透过物业发展权给予相关公司,由相关公司出资兴建及营运铁路,政府均不需要投入公帑。

港府曾就「明日大屿」首阶段交椅洲附近一千公顷人工岛工程,向立法会提出5.5亿元的前期研究拨款,惟截至上年度的立法会内,有关申请仍未获财委会通过,令「明日大屿」计划推迟。据最新评估,整个「明日大屿」已延迟一年,最快于2027年才能开始填海,预计2033年才有首批住户入伙。(记者 姚一鹤)

上一篇:【专家观点】iBond半卖半送几吸引
下一篇:港9月PMI回升至3个月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