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桥夕
房子是用来住的。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强调住房的居住属性、使用价值,深层次则是警示有人利用 用来住 的商品属性,把资本的杠杆偷偷加上去,让刚需购房者无奈跟着 上车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为来年经济工作定下主基调、总方略,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对实体经济的力挺、对金融风险的警示。坚持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更引发了广泛共鸣,也让那些一二线城市的 刚需 购房者,看到了房价平稳的曙光。其中,抑制房地产泡沫的 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及 严格控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可谓是一长一短 双拳出击 。
前者着眼长远,指向的是基本住房制度,包括房地产市场的规范、限购限贷措施的机制化、保障房的建设运行等。后者则直指短期市场炒作,避免嗅觉灵敏的信贷资金、金融资本对房地产市场的围攻,为部分热点城市高企的房价降些 虚火 。制度建设 治本 ,是各类城市的共通药方;信贷管控 治标 ,是当前房价涨幅过快城市亟待服下的 速效救心丸 。两者互为表里,应当辨证施治。
再从这次会议对金融风险的警示、对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视来分析,把控房地产信贷投向的 铁闸门 ,更是避免部分资金 脱实向虚 、平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调控对策。这是因为,历尽各类资金的蜂拥式洗礼,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脱离了商品的市场形态,带有投资品市场的部分特征。终结 钱生钱 的恶性信贷游戏,就必须有的放矢把控住信贷的投向,让其服务于实业。
一方面,对于中低收入的住房需求群体,信贷资金还属于不够用、 吃不饱 的状态。比如公积金贷款的额度,北上广深等地都在百万元上下浮动,相比动辄五六百万元的房价来说, 远水不解近渴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又 嫌贫爱富 ,集中奔向改善型需求,甚至投资投机性需求,前一阵子泛滥的 首付贷 便是资本逐利性的极致产物。试想,随便一套 被涨价 的三四百万房产,加上同比的信贷配合,就算扣除部分交易税费,也至少能撬动六七百万的杠杆,由此诱发的房价暴涨与预期更迭,才是房地产调控的要害所在。
所以,来年房价调控的重中之重是消灭滥加杠杆的违规操作,让信贷资金回归辅助购房的本位。具体操作起来,一则严控信贷流向与数量,把优惠的成数、利率的折扣集中向首次购房人群、中小户型倾斜;二是对反复多次贷款、假借公司名义贷款、骗取消费贷款的炒房者,或者披上各类外衣的 伪装炒房者 ,关紧闸门。倘若有人内外勾结、骗取信贷资金,必须依法依规严肃惩处。
房子是用来住的。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强调住房的居住属性、使用价值,深层次则是警示有人利用 用来住 的商品属性,把资本的杠杆偷偷加上去,让刚需购房者无奈跟着 上车 。终结住房投资品的价值、回归商品的本意,关键就在釜底抽薪改变杠杆只能加、不能减的预期,改变这趟购房列车只能上、不能停、更不能下的预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