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科创板成「中国纳斯达克」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7月03日

6月28日,力芯微和工大高科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受到市场热烈追捧,力芯微上市首日收盘就成为百元股,收盘报156.8元,暴涨119.52元或327.6%;工大高科收盘报24元,暴涨12.47元或108.2%。而两只新股的表现也提振了科创板指数的表现,28日科创50指数再涨28个点或1.83%,收盘报1562点,再创近1年来新高。从今年3月25日以来科创50指数累计最大升幅达到367个点或30.3%。科创板开板虽然才两年,但以其靓丽表现已经被称为「中国纳斯达克」。

「硬科技」成色逐步显现

随着力芯微和工大高科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到28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300家,总市值突破4.5万亿元。

科创板开板后一直在加快扩容,从2019年7月22日首批上市25家,到2020年4月29日100家,用了9个多月;从100家到2020年12月7日达到200家,用了7个半月;从200家再到28日的300家,用了5个半月。市场人士预期,按这个速度发展,年内科创板上市公司很有可能会突破400家。

科创板被誉为「中国纳斯达克」,是因为其具有鲜明的科技範儿。科创板在市场规模稳步壮大的同时,其支持「硬科技」的示範效应初步显现,「改革试验田」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各项制度初步经受住市场的检验。

科创板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製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逐步显现。2020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的中位数为9%,研发人员佔公司人员总数的比重平均为28.6%,平均拥有发明专利104项,均高于其他板块。

从行业分布来看,300家公司聚焦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104家,生物医药行业69家,高端装备製造行业57家,新材料行业33家,节能环保行业25家,新能源行业12家。

成注册制试点样板

科创板试点注册製作为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併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科创板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标準,已有19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特殊股权架构企业和红筹企业也成功登陆科创板,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科创板大幅放宽了股权激励的实施条件,已有116家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约佔科创板公司总数的41%,有效调动了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科创板公司上市后在公司治理和持续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初步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

市场人士分析,科创板的科创属性要求始终鲜明。期间又迎来一批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例如,国内CAD软件行业龙头中望软件、国内纳米微球材料行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纳微科技、水痘疫苗批签发量市场排名第一的百克生物等相继登陆科创板。科创企业就上科创板,科创板正在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资本市场支持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战场。(今日时报评论员王长久)

上一篇:【财经观察】央行发央票稳定市场预期
下一篇:【财经观察】人民币不只是对美元大幅度升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