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券」救市 箭在弦上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4月11日

豪士

听说最近中国有些地方政府开始发钱了?事实上并非这幺回事,但部分地方政府最近确实在发放「消费券」,比如南京市发放了总额度为3.18亿元的消费券,宁波市政府也紧随之后,联合企业推出了1亿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

救企业于危难

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给民众发放消费券的行为非常罕见。虽然数额并不多,但它释放的信号可能非比寻常,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鼓励大众消费,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的餐饮、旅游、酒店等服务业行业受到了不可承受之重。政府发放消费券,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拯救这些损失惨重的企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稍早前很多人都在讨论,疫情过后,消费市场会不会迎来报复性式增长。目前来看,国内的疫情防控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消费市场仍然不见有多大的起色。一来疫情防控之下,人们的消费行为仍受到抑制;二来疫情冲击之下,大众的「荷包」不可避免地会缩水,节衣缩食比加大消费力度的可能性大。此外,报复性消费其实是个伪命题,能够回到正常的消费市场就实属不错,否则也不至于让政府扮演救市的角色了。

剑指刺激消费

从近年来的经济数据表现来看,「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疫情冲击之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仍得靠内需来支撑。而海外疫情的爆发,也不可能让进出口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基于刺激消费的重要性,中央和地方政府仍可在这方面发力,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所以会看到,近日中国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19条举措来发力消费市场。而地方政府层面,除了发放消费券外,鼓励领导带头购物消费,近日也成为一股风潮,这皆与刺激消费市场息息相关。

从政策层面来分析,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救市,其实可归属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就是通过适度增加财政赤字率的办法来刺激经济。从数额上来看,其实券额佔财政收入的比例是相当小,何况还是联合企业一起发放,所以政策的力度总体较为温和。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达到需要採用「直升机撒钱」等超强的方式来刺激消费,可见中国经济还未恶化到无计可施的地步。而与直接发钱相比,政府发放消费券的作用可能会更为有用,毕竟给大众发钱,他们不一定就拿这笔钱来消费。

总之,在刺激消费方面,南京市此次打出了政策「组合拳」,既有发放消费券,号召领导带头消费亦走在前列,相信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之下,很多地方政府可能都会群起而效之,採取类似的方式进行救场。

上一篇:财策币策稳A股
下一篇:热钱争夺战 A股输港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