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需要信心和耐心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4月11日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理事、港区长沙市政协委员 金霖沅

自疫情爆发与蔓延以来,全国範围内的旅游、餐饮、娱乐等线下消费基本停摆,商业零售收入锐减,全国交通运输发送旅客大幅下降,同时商品房成交急速跳水。另外,受到各地封城、封路以及延迟开工的影响,农产品销售、基建、工业生产製造等第一、第二产业均受到严重影响。短期看来,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破坏性确实不小。

第二第三产业遭殃

如何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以及企业如何在这突如其来的冲击下自保和转型,值得深思。对于第一产业,目前,第一产业在全部国民生产总值(GDP)中佔比仅为7.1%,第一产业增速只有3%左右。目前的疫情影响了农产品类别的供应管道,一些地区的蔬菜禽类等省外销售受到了较大冲击,所以居民消费品和部分农产品消费价格会上涨并保持一段时间。但是总体来说,因为是百姓的日常生活消费品,所以第一产业的受影响情况是最轻的。

但是对于第二和第三产业则是影响巨大,特别是第三产业,几乎完全停顿。针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主要是来自用工荒。这段时间以来的防疫措施限制了劳动力的双向流动,对于工业企业、建筑行业、电子加工业等第二产业普遍遭遇了开工不足和人员短缺的问题。至于惨烈的第三产业,在这波疫情冲击下,遭受了巨大损失。旅游观光、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租赁商业服务等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春节旺季消费经济遭受有史以来的最大重创。以票房收入为例,1月份全国春节假期票房收入仅为1亿元,相比2019年春节票房收入58.3亿元,同比下滑98.3%。

长期向好基本面不变

我们必须真实面对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同时疫情也激发了全民应对突发事件的创新活力,倒逼消费服务、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加速转型升级。预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居家办公、线上教学等新业态、新模式将迎来新一轮的蓬勃发展契机。基于互联网、人工智慧、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向大众生活、企业经营、教育培训等领域渗透和扩展,加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一。同时,我们要对中国经济抱有信心和耐心,因为疫情影响肯定是短期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目前中国政府正通过危机应对措施、流动性供应、财政政策和金融支持,努力减轻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截至2月3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470亿元用于疫情防控。中国人民银行于2月3日开展1.2万亿逆回购,净投放1500亿元,并下调7天和14天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以稳定市场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将提供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为应对疫情的重要生产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援。目前各项政策组合拳正起积极有效的作用,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IMF对此充满信心,相信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将出现「快速且有效的反弹」。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中国经济新的春天也在前方。

上一篇:中国财策将更加积极有为
下一篇:央行三箭齐发势提振A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