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因素逆转 楼市已在隐跌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2月04日

李明生

过去有利楼市的因素,最近都告逆转了,一来美国已经重启加息,二来供应又正陆续增加,就连内地亦收紧了资金外流投资置业;凡此种种,香港楼价仍能「一如预期」地「只升不跌」吗?

息升 收水 量增

以上利淡因素,展望将来只会不断强化。本来,市场几不相信,美联储能够兑现年内加息三次的预测。不过,愈来愈多重量级人物,以至愈来愈多数据均指向,这是好有可能发生的。一向偏鸽的利率期货也显示,今年基本上至少加息两次。于此市场共识下,资金回流美元的压力肯定持续;随着本港的银行体系结余不断减少,由H按到P按的升息乃大势所趋,这对供楼负担及整体楼价肯定构成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在人民币贬值压力下,内地已不得不祭出狠招,以资本限制措施来堵塞资金外流,不容许个人购汇用作境外购房及投资。这对本港楼价来说,又是一个重大打击。虽然,内地资金所佔楼市比例不多,但有鑒其承价能力,无疑是支撑高楼价的重大拉力。毕竟,当市场录得个别高价成交,其余楼盘均易马首是瞻,援引抬价。好像有些豪宅新盘,其内地买家佔比就高约五成。内地收紧资金外流所产生的政策效果,料较针对非本地客的买家印花税更加强劲,因后者仅仅提高成本,但前者则是予以禁止,尤其于此关系人民币汇率的关节问题上,禁令的严厉程度恐怕不是开玩笑的。

至于供应方面,未来4年的私楼落成量年均达到2万伙,即较过去12年间的平均水平高出三分之二,未来5年的公营房屋兴建量亦达94500个,亦较此前5年增加三分之一。长远来说,未来10年的房屋供应目标为46万个,当中20万是公屋、8万是资助出售单位。毋庸置疑,以上数字实难言少。当然,这些份属远水,未必对楼价带来即时影响;但是,近期发展商也明显加快推盘步伐,甚至出现多个新盘同时发售互相争客的场面,其中荃湾西站便有3盘赶紧推售楼花,涉及多逾4300伙。预料今年全年,可望推出的一手单位更超过3万个。凡此种种,以一般认为每年刚性需求大约2万伙计算,还不足以纾缓甚而扭转供不应求之窘?

一手折让卖 二手价失真

的确,反映楼价走向的指标,包括官方的差饷物业估价署的楼价指数,以及坊间的一众楼价追蹤指数等,迄今为止皆未见明显转升为跌的迹象,很大程度仍在高位整固。不过,有一点必须釐清,以上指标只能反映「二手」状况。官方技术附注清楚写明,「计算平均售价时」,「住宅楼宇的首次买卖」「不会用作分析」;至于坊间指标,则同样只会追蹤二手楼价。

众所周知,当前二手市场几近冰封,好大程度有价无市;在缺乏成交的情况下,价格已失去参考作用,毕竟个别一两宗交投并不反映整体市况,更莫说这极易令价格失真,继而舞高弄低。何以如此?这既基于业主持货力强,所以一味企硬叫价。但更重要的是,一手开价每每贴近二手,故此购买力都基本流向新盘方面。不错,当一手与二手同价,二手市场又何来竞争?唯一方法,就是减价;倘不减价,就没成交。表面上,这令楼价企硬不跌,但实际上,这价格已无意义。况且,一手新盘不单放弃溢价,都以贴市价开售,倘若一併计算种种优惠,例如提供楼价折扣、按揭优惠、以至代缴税款等等,其实都是变相减价了,不过没有在尺价反映出来。始终,二手业主可以惜货不售,但发展商是做生意的,没有交投就没有生意,囤货不卖就意味没有收入、没有现金流;当过去惜售的发展商,近期也终推售陈年单位,正好显示其积极的去货心态。

说到底,当前楼价实已在隐隐下跌,展望将来下跌势头亦只会加快,不虞逆转。万一香港经济状况变坏,楼价则更岌岌可危。始终,泡沫总有爆破的一天;相信无人否认,严重超出市民负担能力的香港楼市有泡沫成分。当然,泡沫到底何时爆破,事前往往难以说得準。不过,几可肯定,距离这个日子,恐怕是愈来愈近了。

上一篇:A股地量温和收升
下一篇:网约出租车加价应当无条件取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