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储三万亿关口京淡化得失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1月14日

人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末中国外储规模为30105.17亿美元,距三万亿整数关口只差105亿元,这也意味着三万亿元整数关口已经兵临城下。

而就在三万亿元大关告急之时,人行还有相关各方都站出来给市场担忧情绪降温,淡化三万亿元整数关口的得失。

三万亿关势不保人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最新表示,中国外汇储备下降从长期看是正面的讯息。中国对外汇储备的干预并不大,人行希望外汇储备平稳逐渐下降。他表示,中国决策者不太可能进一步实施资本外流控制措施,也不太可能放弃干预行动。这也就是说,人行并不排除外储继续递减的可能,预防的只是外储出现不平稳逐渐的下降。

而各方人士更集中表态,认为目前外汇储备体量、贸易顺差规模、货币政策基调等诸多条件都决定了正常用汇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没有必要对实际意义并不大的整数关口过度敏感甚至草木皆兵。

而这样频繁密集的表态,或恰恰说明各方对跌穿三万亿元大关已经有了心理準备。

外储跌穿三万亿元似乎无可避免。从环比来看,外储去年12月较11月底下降410.81亿美元,按这样的态势,则今年1月份三万亿元整数关口就会失守;从同比来看,2016年外储全年下降3198.44亿美元,下降幅度为9.6%,即使同比降幅会收窄,区区105.17亿元的余额也是远远不足以抵挡外储递减的大趋势。

外储反弹可能性微

近日各方密集表态或在说明,中国不会为外储三万亿关的得失而大动干戈。用樊纲的话说,人民币对美元过去3到4年被高估。人民币纳入SDR后,中国不需要那幺多的外汇储备,中国的银行的问题仍然是可控的。

外储的减少被各方定性为正常的现象。目前外储下降既有应对美元升值、合理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等市场面因素,也有中国经济双向开放程度加深、企业及居民用汇需求增大等经济基本面原因,因此属于特定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

中国外储减少的态势至少暂时是不可逆转的,因为外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元走强,而非资本外流。自2015年8月11日开启汇率改革以来,到今年1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积贬值了8100基点或13.2435%,而中国外储连续递减就是人民币贬值的结果。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6.95关口威胁尚未彻底解除,中间价的「7」整数关口也势必将在今年继续遭受威胁。因为近日美联储又释放信号,开始讨论美元加息的问题,并继续认为今年美元仍然有三次加息的可能。如果是这样,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基本态势还难以逆转,中国外储不减反增的可能性自然也会非常低。

短线或现争持

去年12月中国外储降幅为1.3%,这是自去年7月以来,外汇储备连续第六个月缩水,既然去年没有最终跌穿三万亿元大关,那至少在今年第一个月外储减少的态势或会减缓,三万亿大关附近可能还会出现争持。

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1月份人民币汇率转强,势相应减缓外储压力;第二,已经连缩6个月,技术上也有止跌要求;第三,各方淡化三万亿关得失,但不可能一点也不作为,争持在所难免。





王长久

上一篇:国产圆珠笔头 有长期回报
下一篇:新兴不景 资金外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