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把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持续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建设,努力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抓统筹谋划,重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有效途径为重点,研究制定《关于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组织保障和工作要求。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聘请相关领域专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督查和评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相关工作。联合兄弟高校多校联动共同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加强协同攻关,形成一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项目成果。
抓典型引领,试点深化示范课程改革。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发布《关于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示范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示范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等,遴选47门本科生课程和43门研究生课程,进行覆盖所有院系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试点改革。统筹指导各院系做好试点课程教学团队组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等工作,认真组织试点课程的教研室和教学团队,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一步细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定期组织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统筹做好教学设计,创新方式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
抓重点环节,不断提升课程育人实效。紧盯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抓住重点环节和重点任务,努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把教师培训放在突出位置,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专题的理论指导与经验分享,通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推广“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先进经验,指导试点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理念转变、目标设计、大纲修订等方面落实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调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教研室、教学团队为单元推进试点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优势,为每门试点课程配备1名思政课教师和1名专职辅导员,帮助专业课教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共同探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点,合力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抓文化育人,探索推进特色课程建设。挖掘中原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中原文化符号征集、“嵩阳书院入泮礼”等中原文化系列特色活动,积极营造文化、学术、趣味相结合的育人氛围。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案,持续推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课程建设。如,新闻传播学院成立穆青研究基地,深度发掘穆青及其新闻实践中“勿忘人民”新闻观的育人价值,提升“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能力。鼓励教师结合国内外形势、社会热点问题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如,疫情防控期间,发布“关于将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倡议”和“关于开展疫情防控期间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征集的通知”等,引导教师通过讲述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事迹、感人故事,将爱国主义教育、生命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知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切实提升课程思政时效性。
抓工作保障,积极营造课程思政氛围。加强经费保障,设立250万元专项经费专门支持课程思政建设,每门试点课程给予2—3万元、试点慕课给予15万元经费支持。加强平台保障,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项目库”建设,有力提升教师立德树人能力。依托“厚山课程平台”建设线上课程思政资源,积极践行线上线下多空间“共思政”、课内课外各时段“同育人”的育人理念。加强机制保障,不断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的绩效考核、教师党支部考核、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及各类评优评先表彰范围中。加强氛围营造,大力宣传课程思政试点改革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典型案例、成功经验,切实发挥好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
下一篇::东北石油大学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