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化“加减乘除”近视防控举措,着力形成近视防控各司其职、合力共为的工作局面,扎实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在近视防控基础上做“加法”,加强三方联动。突出政府主导引领,成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治中心,不断完善近视防控工作体制机制。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设置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站点,提供视力保健知识宣传与咨询、斜视弱视矫治、近视防控等公益服务。推动社会互动参与,在《三明日报》《聚焦三明》等媒体开辟“眼健康教育专栏”,协调市广播电视台做好近视防控公益宣传工作。组建学校健康教育专家团队,开展眼健康科普宣传与咨询等公益活动。在全国“爱眼日”期间,各地各校举行一次健康教育启动仪式、一期国旗下讲话、一场专题讲座、一堂主题班(团、队)会、一项视力监测、一场眼保健操比赛、征集一次爱眼护眼主题宣传画、发放一批视力表等爱眼护眼“八个一”活动。发挥学校阵地作用,中小学校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针对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每节课中间安排1分钟眼睛放松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远眺或其他眼部放松措施。鼓励各校自行创设多种形式的集体舞、自编操,在山区学校推行冬季每天“一操一跑”,努力让学生“动起来”;对当天没有安排体育课的,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40分钟的集体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减少用眼时间。
在近视诱因防控上做“减法”,确保三个下降。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出台《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减少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规定教师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控制学生利用电子产品学习时间。减缓低龄近视趋势,将视力保护工作关口前移至学前儿童,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安排医疗机构结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认真开展儿童视力筛查,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在近视防控抓手上做“乘法”,力促三个提升。强化考核促提升,市政府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市、县教育部门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将学校年度学生总体近视率、新发近视率作为文明校园评选、达标高中晋级评估、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和示范幼儿园评估的重要指标。各校将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纳入教师和班级管理考核内容,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年度考评的依据之一。特色创建促提升,全市创建115所近视防控特色学校,在改善视觉环境、创新大课间活动、定期视力监测、强化体育锻炼、加强视力健康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总结形成有效经验和做法。科学管理促提升,建立中小学生智能化视力管理系统,构建全市儿童青少年视力监测体系,制定科学化视力管理机制,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视力监测制度。
在近视防控外因上做“除法”,改善三个环境。改造不达标视觉环境,市教育局联合市卫生健康委采取双随机形式,对教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测不达标的教室和学生课桌椅,要求学校及时进行整改。目前,已更换课桌椅2.66万套,整改或新安装教室照明520余间。卸载一批APP软件,加强教育类APP使用管理,改善教育软件使用环境。严格控制通过教辅APP等软件开展教学和布置作业,切实减轻中小学师生与家长的负担。整治不合格验光配镜行业,改善眼镜市场环境。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近600人次对验光配镜行业开展检查,加大对眼镜和眼镜片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执法检查力度,规范监管,杜绝不合格眼镜流入市场。
下一篇::温州医科大学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