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以专业供给侧改革为抓手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4月11日

  成都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把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作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重点环节,以“标准化+信息化”两大建设为引领,建立健全“有进有出”的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构建“数量适中、结构优化、适应需求、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本科人才。

  强化整体设计,激发办学活力。以“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激发活力、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打造一流”为目标,出台《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工作方案》,将学校办学优势特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相结合,系统推进学校本科专业优化调整。构建专业分级管理体制,确保办学自主权“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落实学院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激发专业办学活力。将专家评议作为专业优化调整的重要决策环节,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保证专业优化调整做到论证充分、决策民主、程序规范。

  完善评估制度,创新监管模式。坚持在“评”上做好文章、为“管”提供依据、为“办”提供服务的思路,制定《本科专业评估实施方案(试行)》,突出“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构建集评估规则、评估指标、技术标准、计算方法、实践操作规程于一体的专业评估工作体系,为专业优化调整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质量监控闭环系统,将专业评估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系统化推进。建立教学运行状态数据平台,设计量化监测模型,以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的行为和管理因素等为监测对象,实现评估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和数据采集的常态化、过程化,增强评价的客观性规范性。

  简化评估程序,创新服务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手段,搭建本科专业评估系统,面向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三大主体的行为要素开展常态化数据采集,将评估任务分解渗透到日常教学管理、专项检查和教学督导等常规工作中,确保评估指标与教学运行和监控环节高度契合。以教学运行全流程中的客观数据、活动记录和反馈信息为评价依据,实行分布式动态监控,简化评估程序,减轻教学单位负担,提高评估效率。改变“只重结果、一评了之”的做法,聚焦评估数据挖掘、问题梳理分析与对策研究,使评估更好服务于专业建设。编制《专业评估分析报告》,从总体排名、分项指标得分、同类专业比较、改进方向等方面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让数据“说话”,指导各专业更好地进行改造与建设。

  实施动态调整,优化结构布局。健全“有进有出”的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用好用足专业设置自主权,实施专业“加减乘除”,实现专业结构优化。对行业和区域需求迫切的专业做“加法”,适时发展符合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新增环境生态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补齐学校原有专业的短板,增强专业与地方经济的契合度。对综合办学实力偏弱、发展乏力或不能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做“减法”,通过专业评估,逐步合并、转化、关停部分专业,2019年停止7个专业招生、限制6个专业招生。对优势特色专业做“乘法”,依托地球科学世界一流学科和省级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发挥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倍乘”效应,在地质、能源、环境科学等优势领域培育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化工、材料、电子等领域培育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对专业基础相同、基础平台相近的专业做“除法”,通过推进大类培养改革,做大“分母”,发挥教育资源集成优势,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上一篇:上海财经大学多措并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下一篇:河北科技大学打造云端招聘 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