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带动,搭建辅导员队伍成长平台。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基础上,增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立项项目,每年增加专项经费10万元。自2015年起,设立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和培育项目,打造“辅导员引导高校网络舆论的策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评价机制研究”等40支辅导员研究团队。“‘辩论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五位一体’的研究生论辩活动项目平台”入选2015年度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学校连续三年入选重庆市高校辅导员择优资助计划。由民商法学院辅导员简敏领衔的“高校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科研团队”入选首届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全市仅4个)。组织编写《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书,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德育成果文库》,全面展示辅导员工作创新理论成果。
以培训推动,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每年划拨30万专项经费组织辅导员集中外训,在国内知名高校先后举办辅导员能力高级研修班、辅导员综合素能提升研修班,培训内容涉及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高绩效团队建设与执行力、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危机管理等。邀请专业机构来校进行国家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高校教师职场必修课UCC等职业培训,实现辅导员队伍全覆盖。近三年近50人取得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近120人取得国家职业指导师(二级)资格,多人在全国和重庆市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
以情感互动,增强辅导员队伍职业认同。学校多次召开辅导员代表座谈会,专题调研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座谈、一对一走访等方式与辅导员点对点建立联系。建立辅导员微沙龙、辅导员校际沙龙、QQ工作群等,搭建辅导员业务交流平台,对集中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反馈。建立“辅导员压力管理工作坊”,面向全体辅导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疏解工作压力,解决生活困难。辅导员队伍职业认同度较高,超过70%的辅导员在本岗位上工作年限超过5年。
以制度联动,夯实辅导员队伍发展保障。出台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辅导员职称评审单列、增加队伍专项建设经费、明确对外培训比例、单设先进评选系列等支持措施,为辅导员队伍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在重庆市高校率先推行辅导员工作网络测评,由全体学生通过学生工作信息系统对辅导员履职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增强辅导员工作成效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修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办法,定期开展评选表彰,选塑优秀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涌现出“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 “重庆市辅导员年度人物”。
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四项举措推进校园足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