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着力从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师队伍、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学管理突出“规范”。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形势与政策教研部,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系,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协调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多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每年安排不少于15万元专项教学活动经费。结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每学期至少组织4次集体备课,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防大学等单位相关专家,帮助授课教师备课,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严格落实“形势与政策”课本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要求,并结合大一至大四学生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开课时间,保证开课不断线。以“时事评论+课堂出勤”为基本标准,分学期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每学期结合授课内容和时事热点撰写时事评论,切实增强学习成效。
教学内容突出“精准”。按照教育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精准设置授课内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握国家政策方针,讲授好“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与规划蓝图”“港澳与内地融合共享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的退与进”等专题;把握时政热点,设置“中美贸易战辨析”“两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讲话学习”等专题;把握地域特色,立足海南南海地缘优势,精心设置南海地区形势与热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及实施等专题。
教学资源突出“共享”。积极参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与四川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研究会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形势与政策”课优质教学资源。倡议成立海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联盟,覆盖省内21所高等院校,推动省内资源共享。充分挖掘校内教学资源,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立二级学院(部)联系人制度,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提升“形势与政策”课与各类课程和全校专业教师的协同效应。
教师队伍突出“质量”。从严选拔师资,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党务干部、辅导员等队伍中遴选“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建立包括学校党委书记在内的160人专兼职骨干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培养,通过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学大比武”竞赛、组建研究团队、组建教学督导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建立专家库,依托海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联盟,推动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依托中国南海研究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平台,邀请校内外行业领域专家参加“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夯实队伍基础。
教学方式突出“灵活”。结合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琼崖革命史、海南经济特区建设史,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科学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让“形势与政策”课“亮起来”。通过组织形势与政策时事论坛、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读书交流会、校园大讲堂等形式,让“形势与政策”课“活起来”。组建“南海记忆工作坊”,搭建集“教、学、研、竞”为一体的南海名师讲坛、南海政策报告会、博士生论坛、学习训练营等品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南海记忆”的搜集、挖掘、整理,以及南海渔民、渔业、渔村等“三渔”问题的社会调研,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南海、关心南海,让“形势与政策”课“动起来”。
下一篇::河南省加快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