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创新推进普特融合教育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9月25日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将其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整体规划予以优先保障,切实履行政府主体职责,强化专业指导,努力构建特殊教育优质服务体系,探索普特融合教育发展模式。

  政府主导与专业引领相结合,高位谋划普特融合。建立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组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普特融合教育集团,构建区域融合教育联动服务体。特殊教育联席会议负责各类政策制定实施,履行办好特殊教育主体职责;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通过建立“按计划、定时间、分任务、强过程、重考核”全流程工作机制,具体负责细化落地特教联席会议决议,督导评估区域特殊教育工作;融合教育集团以区特教资源中心为龙头,7个优质融合教育学校为骨干,其余各融合学校为成员,探索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常规预算与专项预算相结合,全面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区域“常规+专项”特殊教育双轨财政预算制度,按义务教育段学生10倍标准优先保障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确保各校普特融合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有序开展。通过足额预算并及时拨付专项资金,保障普特校资源中心建设运作,提档升级区域特殊教育软硬件设施设备。实行双轨财政预算机制,克服学校经费按常规预算条款项目执行的限制,充分保障区域特殊教育创新发展项目实施经费,为区域特教事业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阵地建设与能力提升相结合,不断强化专业支持。发挥一级资源教室区域管理和整合服务功能的龙头作用,着力将二级资源教室打造为服务片区普特融合教育发展骨干,切实保障三级资源教室深化融合教育实践的主体功能职责,立体化构建“三级”资源教室分级责任体系,切实加强区域特殊教育阵地建设,统筹推进区域普特融合教育发展。聚焦课程开发、团队建设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创新建立“课程培训奠基、团队研讨推动、个案支持深化”区域融合教育研训体系,探索出以聚焦课程为核心的菜单式知识技能系统培训、以聚焦团队建设为核心的常态化研讨培训和以聚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普特教师结对成长培训模式,坚持将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促进普特教师专业成长。

  学科调整课程与特需课程相结合,有效开发课程体系。设置听力障碍调整、心智障碍补救等学科调整课程和缺陷补偿、潜能开发、促进融合等资源教室特需课程,构建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学科调整课程从特殊教育五大课标中提取针对随读生个体学情的学科教学目标,通过调整并丰富学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形成科学完善的普特融合教育课程;资源教室特需课程依据随读生现实情况,综合研判制约当前随读生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满足随读生个体发展需求。

  线上平台互通与线下资源共享相结合,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依托各层级资源教室,建立“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双线资源系统,确保区域特教信息资源高效快捷管理和个性适配。建立融合教育互联网管理平台、双流特教网和双流区特教网络资源库三大网络联运平台,实现区域特教基础信息管理自动化、前沿信息快速化和特殊教育资源集约化。发挥线下资源共享优势,重点打造《双流特教》期刊、特教图书室和特教辅具室“一刊两室”线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搭建加强行业沟通交流、展示融合教育创新举措和经验成果载体,保障区域特殊儿童适配与开发辅具需要,提高普特融合教育发展资源使用效率。

上一篇:重庆市江津区织好“四张网”关爱暑期留守儿童
下一篇:重庆市黔江区多举措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