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抢抓历史机遇,坚持需求导向,主动融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着力培养知行合一的实干型人才。
完善需求导向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整体设计。围绕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明显加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确立“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凝练“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的价值追求,坚持把“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词。紧扣解决产业实际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等细化培养标准,编制教学质量指数,持续优化实干型人才培养“需求—目标—标准—过程—评价—改进”的整体设计。发挥二级学院理事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动态跟踪产业前沿信息,掌握产业一线人才需求。
建设学科专业集群,提升服务支撑产业能力。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及新材料等区域产业集群布局,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学科专业群。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机器人、网络安全、智能控制等14个专业,改造9个传统工科专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松山湖国家高新区、部分全国百强镇及龙头骨干企业紧密合作,选派40多支师生小分队开展科技产业创新服务。为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协助审核企业申报项目近2200个。为95家规模效益“倍增计划”试点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诊断和规划。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横沥镇共建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先进机械(模具)制造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基地,共建实验室15个,400多名学生在基地实习、就业、创业,成功孵化一批创新型企业。
推进教学组织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龙头骨干企业及专业镇、行业协会、产业基地合作,建成9个特色产业学院,在学学生3200余人。依托特色产业学院,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引入产业先进技术体系、生产设备、培训模式,与企业共同规划专业发展、开发项目化课程、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创办技术创新机构,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技术服务、管理或研发等提供个性化培养。近年来,校外主体投入人才培养经费1.63亿元,校企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或工程案例约200门,研发技术项目近100个。粤港机器人学院开发基于项目驱动和产品设计流程的课程模式,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链;先进制造学院(长安)整合优质产业资源,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特色产业学院助推学生跨学科学习,促进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变成长,打通毕业生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着力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