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主攻方向。引导职业教育主动参与重大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市职业院校建有科研中心56个、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19个,拥有专利技术588项,参与多项国家高精尖装备核心部件生产工艺研发和试制。引导职业院校调整优化办学方向和重点,为重大技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近5年为装备制造企业输送数控机床等高端设备操作人员8700多名。引导职业教育加大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及时跟踪新兴行业、新兴职业发展,加强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医疗护理、健康养老、轨道交通等领域人才培养,每年向省内外航空、旅游等服务行业输送人才1万余名。
创新办学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根据企业人才要求,量身开办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每年有近5000名毕业生通过“订单式”培养实现就业。与相关企业开展职工定向培训,成为省市邮政系统、金融系统、大型企业定点培训基地,年培训超过8万人次。聚合职业院校、相关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组建6大跨区域职教集团(联盟)。主动与有关省级主管部门对接,共建产学研园区,争取项目和经费支持。优化中外合作,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跨国公司合作,合办中德汽车学院,引进核电焊工教学体系及评价体系。
提升发展能力。紧贴产业需求开办专业,围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设置专业,创建国家级精品专业13个、省级重点专业25个。紧贴职业需求设置课程,根据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门类和教学内容,创建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57个。紧贴生产过程组织教学,推行“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建成校内实训基地260余个,与2200余家企业共建“厂中校”,在5所职业学院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打造职教骨干教师、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双师型”人才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
营造良好环境。成立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会议制度,形成领导小组决策、联席会议协调、职教办推动、相关部门协作、职业院校实施的“五方联动机制”。聘请知名职教专家,组建市职业教育发展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指导服务。出台市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办学经费、土地供应、税收优惠等方面推出20条政策举措,近5年共安排支持资金1.2亿元、优惠供地6000多亩。设立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专项基金4亿元,建设500套公寓用于引进包括职教人才在内的各类领军人才。
下一篇::青海省推进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