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就学机制,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难”。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机制,简化入学申请材料,将原来的“五证一簿”简化为“两证”(居住证、房产证或房屋租赁合同)。将入学审查关口前移,随迁子女父母直接向片区学校提交入学证明材料,学校按照“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接受审核合格的随迁子女入学。完善“两为主”入学政策,公办学校学位不能满足需求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在普惠性民办学校就读,保证随迁子女有学可上、应上尽上。
创新制度设计,解决随迁子女“升学难”。打破随迁子女升学“天花板”,积极解决随迁子女接受完义务教育后的升学考试问题。改革中考政策,放宽随迁子女报考条件,明确规定具有本市初中学籍、接受完义务教育的随迁子女,可在流入地就读学校报名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段学校招生录取,并与当地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规定从2014年起,凡具有本省高中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在流入地高中学校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当地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
实施融合教育,解决随迁子女“融入难”。对随迁子女实施融合教育,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学校和城市环境。将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坚持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资助上优先享受,入学上同等对待、收费上同等对待、活动上同等对待、评优奖励上同等对待,为随迁子女创设公平的教育环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城市学生与随迁子女“手拉手”、“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增强随迁子女的归属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行为习惯教育,大力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结合推进“每月一事”教育,帮助随迁子女形成阳光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支持中小学发展学生社团组织,举办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为随迁子女创设展示自我、体验快乐、提高自信的平台。
探索课后服务,解决随迁子女“托管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随迁子女课后托管服务试点。充分利用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市学校少年宫、社区服务中心和“四点半学校”“小草学堂”“暑期护航班”等爱心课堂,聘请广大教职员工、社会热心人士、社区志愿者、大学生以及有条件的家长参加托管服务,切实解决随迁子女放学后、节假日无人照管的问题,免除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下一篇::陕西“四个精准”推进教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