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山
众所周知,房地产问题是当前香港最迫切的问题,特区政府理应尝试一切合法手段尽快解决。当局也一直在为此努力,但落到一些实际问题上却是谘询再谘询、研究再研究,效率低得惊人。如最近规划署完成检视本港117幅、总面积近600公顷的综合发展区(CDA)土地,有12幅闲置10年或以上,其中多幅更闲置超过20年。港府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作风,再加上种种不合理的规则,令人担忧目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规划」「研究」的新界北发展区会否也遭遇相同命运。
资料显示,CDA发展一再拖延的原因主要被卡在规划环节,如将军澳电影製片厂地皮受到交通、环境等规划问题的影响,已经晒了24年太阳;西贡十四乡地皮仍在处理规划申请的契约修订,也晒了21年太阳。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往往因要进行发展研究,便完全冻结该区的其他申请,又进一步拖延了发展步伐。
新界北及洪水桥等新发展区是香港当前最重点的发展项目,既要负责解决住房短缺的问题,又承担了融入大湾区的重任,但似乎正遭遇与CDA类似的命运,土地审批申请僵化拖慢了整个项目的发展。例如新发展区内明明已规划好、并经公众谘询后显示于分区规划大纲图上的主要道路,只因政府未及施工而导致毗邻所有商住用地之换地或改契申请一概不获批出,受影响的有粉岭北一带。在这种僵化制度下,只因当局自己道路建设缓慢,就要社会急需的商住用地也跟着一起等待,继续晒太阳。
不需万事俱备才开工
针对这个问题,为什幺政府不能就新发展区内一些还没有新路连接、但已划作商住用途土地之换地或改契申请,作出「有条件批出」安排,即地契审批可以照常处理,但大厦入伙纸及满意纸可待有关新路或一条合规格的道路落成后再发出。这有助加快新发展区的建设,令房屋供应更快到位。既然有麵粉就应该尽快焗麵包,即使一些配料暂时不齐全也可以先进行其他工序,并不需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工,希望政府急市民之所急,不要坐拥大量麵粉却偏偏让全港市民饿肚皮。
此外,新发展区新换地面积準则也不合理,如同封杀原址换地。洪水桥与古洞北/粉岭北收地规模相若,其中洪水桥441公顷发展範围中包括190公顷棕地,政府明言收地要「改造杂乱无章和受破坏的乡郊土地作更好的土地利用」,但却订下不合理的「原址换地準则」,规定拟交还的用地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当局声称是为了「合理的面积以供进行适合併设有辅助设施的住宅发展」。但此规定没有考虑实际情况,由于新发展区的土地十分零碎,要拼凑到4000平方米其实十分困难,对业权人不公平,同时令整体房屋发展受阻。
上述只是香港土地开发所面临问题的冰山一角,这幺多的问题困扰下发展能不被拖延吗?香港即将迎来回归24周年,但房地产问题居然比回归前更严峻,特区政府难道不应该汗颜吗?就在庆回归的同一天,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日子,全球都在研究其成功之道,这无疑也十分值得特区政府参考和反省。中国共产党得以成功的特质之一就在于敢闯敢试,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料的问题,事先再怎幺研究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推进、在推进中完善。
主管港澳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早前指出,香港住屋问题要解决难度很大,但总要有开始的时候,否则最后损坏的是全港老百姓的利益。望港政府牢记!
下一篇::【读者来论】自己赖嘢害员工 苹果真係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