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心声】完善资源循环链促港回收业发展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4月08日

文/香港工业总会主席 叶中贤

财政司司长于二月底发布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主打「稳经济、纾民困」。除了一系列的企业支援措施,政府亦在推动环保产业方面不遗余力,包括向「回收基金」增拨10亿元并延长申请期至2027年、预告推出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等,加上稍早前公布的《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订下「零废堆填」及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均可见政府对环保工作的决心。

工总一直积极提倡发展本地环保回收工业,配合政府的长远规划,不但为香港纾缓堆填压力,亦让垃圾得以重生,成为有价值的产品和材料作内销及出口。近年,外地废料进口的规例愈来愈严格,处理垃圾的责任不能再假手于人,完善香港资源循环链,发展本地回收工业可谓迫在眉睫。

垃圾徵费是资源循环第一步

根据环保署统计,2019年香港产生的都巿固体废物中,只有29%被回收循环再造,而当中更只有12%在本地进行。由于外围回收价格影响,垃圾出口无利可图,故近年的回收量亦呈下跌趋势,令人忧虑。宏观而言,资源循环产业链环环相扣,政府必须打通政策关节,理顺脉络,巿民和业界方有参与的空间。其实,「垃圾徵费」可说是资源循环的第一步。综观世界各地的经验,按「用者自付」原则引入适量的「垃圾徵费」作经济诱因,是现时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推动巿民和业界减少使用和出售不可回收的物品或包装,增加分类回收的意欲。当垃圾被妥善回收,回收业界方能把握机遇,在港建设下游的转废为材工业,逐步完善循环经济的本地产业链。

以笔者的观察,政府2005年开始筹备「垃圾徵费」立法时,业界和巿民起初甚为抗拒,但经过长期以来的政策解说、普及教育,以至社区回收配套愈来愈完善,巿民和业界已逐渐接纳政府方案。执笔之时,立法会正就「垃圾徵费」条例草案作讨论,业界恳切期望议员尽快通过草案及落实立法,让香港向资源循环经济踏出关键一步。

再工业化重要支柱

在资源循环产业链中,工业界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香港厂商巿场触觉敏锐,灵活变通,早已看通环保回收工业有庞大发展空间;只要政府能适当地以政策配合,回收工业将可百花齐放,助香港大大增加废料处理的容量,甚至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然而,在香港发展环保工业,最大掣肘必然是土地问题。香港大型工业用地一直供不应求,阻碍业界投资高增值回收工业或引入新技术。政府位于屯门的环保园,以优惠租金提供予回收企业设立生产线,现时每年处理超过18万吨回收物料;可惜自2007年投入运作起,园区已经接近饱和,令不少有意参与的企业望门兴叹。

工总期望政府能在新发展区增拨土地加建环保园区,让环保工业能助政府一臂之力,携手解决香港固体废物处理的问题,扶植高增值环保工业,使之成为香港「再工业化」的重要支柱,为下一代创造多元就业机会,为香港未来经济开创新天。

上一篇:【完善选制大家说】赋权选委会有三大优势
下一篇:【名家指点】大学「黄师」理应出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