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顽疾:趁节“打劫”乱象为何难除?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10月12日
黄金周顽疾:趁节“打劫”乱象为何难除?
  编者按:黄金周20年来,全民步入休闲时代,假日经济日益红火。欢喜的背后也有黄金粥的烦恼:高速拥堵普遍、景区负荷过重、宰客现象不绝追问这些问题,是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假期和体验。《央视网评》推出黄金周的爱与愁系列评论。此为第五篇:   大家一定在景区有过这样的体验:过了检票口,离景点还有三五里路,电瓶车是不得不坐;半途中设卡收费,不坐缆车翻不了山,不乘游船过不了河;饮食是粗制滥造,停车场坑坑洼洼,钱却没少收总体来看,我们不少景区还是依赖门票经济、垄断经营这样的一锤子买卖来赚钱,雁过拔毛、趁节打劫,唯独把游客感受放在末位。   长久以来,黄金周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承担了太多不应该负担的经济职能,要知道,旅游休闲的本质是以游客为核心的服务产业,不考虑人及其自由的黄金周不过是一锅寡然无味的黄金粥而已。   鉴于跟团游有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囧样,自驾有高速堵车无绝期的叹息,有人选择了家里蹲,还有人不得不单位7天乐。在吐槽和无奈的背后,一方面暴露了黄金周交通堵、景区挤、服务差的尴尬现实,一方面也反映了集中出行下带薪休假制度的缺陷。   趁节打劫的思维,靠黄金周刺激经济的方式,愈来愈难以持续。短期效果上看,2018年国庆7天长假就有7亿多人次出游、近6000亿旅游收入,创造了消费需求的短期集中释放和繁荣景象,但长期中过高的负荷成本,如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抵消了长假期间脉冲式消费所创造的效益。   再全盘来看,2018年国庆黄金周和2019年春节黄金周的数据显示,旅游总收入增速和游客人数同比增速均呈现边际收缩之状,双双降为个位数增长,旅游业规模高速爆发时期一去不复返,接下来一定是以质取胜的时代。如今游客选择增多、口味愈发挑剔,以及旅游监督部门严监管的态势下,即使4A、5A级景区这样的金字招牌也不是免死金牌。其实,提高服务性价比、赢得回头客、赢得口碑才能赚得整个旅游产业链,产生乘数效应。黄金周人从众的拥挤状态之下,恰恰缺一个人字,暴露人的属性的缺失。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旅游的洪流不可逆转。经济学上有个工作闲暇理论,讲的是当人们的收入水平到一定临界点后,普遍倾向于更多的闲暇而不是更高的收入。这一点在欧洲体现的非常明显,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欧洲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度假,中国人度假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欧洲人更愿意选择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过度的加班。如今中国的人均GDP迈过1万美元门槛,人们的工作观在渐渐转变,更加重视休闲或陪伴家人。问题是,现实中还有不少国人是在拼假模式下优化排列组合,如请2天假休息10天中秋国庆一起休无不是在假期总量有限之下,最大化自己的出行时间。这背后的关键问题就是:我们的带薪休假制度落实还不到位。带薪休假给予国人分散出行,灵活安排的可能,被国内外证明是克服假期拥堵的良方。现实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无奈:可以休假,但领导审批通过困难可以休假,但不带薪,或干脆没有假。我国法律早就有带薪休假制度方面的规定,但趁节打劫的现象存在于各类企业之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带薪休假的落实率在50%左右,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外企等单位员工大多能享受带薪休假,但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三四线城市,存在基层员工不愿休、不敢休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就业压力大、收入水平不高时,员工保住饭碗的需要不敢休假,甚至不知道休假;一种情况是,员工有带薪休假的维权意识,但考虑到维权成本高而不愿休,事实表明这不保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还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时代赋予我们更多追求美好生活的可能,从过去埋头打拼、权利意识薄弱的阶段,走向平衡工作和休闲、维护自身权利的阶段,去培养兴趣爱好,去游山玩水,去陪伴家人,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个人层面的自由值得追求,但前堵后挤挤并快乐着着实让人心酸。全社会当变革黄金周的经济思维,补齐景区治理的短板,监管应赋予服务质量更高的考核权重,企业要多一点人情味和弹性制,让人获得最大的自由和享受,如此方能一齐翻开旅游发展的新篇章。不要让毁掉对一个景点美好想象的最好方式是国庆时去那里一语成谶。
上一篇:高速公路限速“忽高忽低” ,交通公安部门将清理相关设施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