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1928。 展方提供
生于明治中期东京的藤田嗣治(1886 - 1968)是法国着名的日裔艺术家,20世纪初巴黎画派的代表人物。他将日本传统美术注重线描与留白的技巧引入了油画当中,并以猫、女人、自画像、儿童为主题的画作见长。
今年2018年适逢藤田嗣治逝世五十周年,为了纪念与让世人重新认识他的绘画,巴黎马约尔美术馆特地从3月7日起举办专题回顾展,以逾百幅珍贵画作回溯其创作生涯。展览聚焦艺术家在1913年至1930年期间的创作 涵盖了藤田嗣治在日本开始创作、崭露头角,直至前往巴黎,成为「疯狂颓废的二十年代」代表人物之一的创作阶段。展览的参观路线约莫按照作品时间、围绕代表其各个创作阶段的 风景画 、 肖像画 、 裸妇 、 宗教画 等主题,同时引入全新的视角,来捕捉藤田艺术的真髓。
展出作品中自然有可谓其代名词的《乳白色的裸女》系列,艺评家说,藤田嗣治独特的 乳白肤色 与东方人,尤其日本传统审美观中 以白为美 的观念密切相关。对于使他声名鹊起的《裸卧的吉吉》画家本人曾说过: 在着手创作女性裸体画时,我有种想要发现前人所有未曾发现,开拓前人未曾涉足过的新天地新想法。我们的祖先铃木春信、喜多川哥麿等绘师都曾描绘过女人的肌肤。我既为日本人,理应踏着先人的足迹,去描绘人的肌肤。
在当时巴黎那个纸醉金迷的世界,画家自身的形象可能更引人注意。从从一帧帧蘑菇头、圆框眼镜,人中一撮小方胡子的自画像来看,藤田嗣治则略显滑稽,但这伴随起一生的标志性造型,除跃然纸上更深沉你我的脑海。
要是我们回顾藤田嗣治的一生,不免发现他仿佛都是个 异乡客 ,从来没有过真正属于自己的 归属之地 。这名来自日本的艺术家,曾是巴黎艺术界的宠儿,异乡的包容让他无限灿烂。藤田嗣治在巴黎受到不同于日本的刻意模仿印象派的氛围冲击,毕加索、卢梭等人的画作让他大开眼界。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上曾写下感触 绘画,原来是如此自由的......只要把自己的思虑毫无遗憾地表现出来,自由地开拓什幺样的道路都可以,我顿时开了窍。那天回家后,立刻就把画具箱掷在地板上 我决定要从头来过,重新打鼓另开张。
然而,战争风暴却让藤田嗣治吹进深渊。1933年他返回东京,由于家庭的军队背景,在1937年后被卷入二战的旋涡里,成为日本军事画家。此后如《阿图岛玉碎》、《新加坡的最后日子》、《塞班岛同胞尽忠》等一系列描绘战争的巨幅作品使他备受争议。劫后余生,从此藤田嗣治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至死都是一个彻底的异乡人。
事实上,藤田嗣治的创作都鲜明地反映他的生活。画作随他遇到的人事、生命历程而变化。唯一变得不多的,是他的笔法!他用毛笔画画,西方艺术家的笔是平的,画法不像中国或日本的毛笔,有韵律感、流畅感,从始自终,他都是坚持这样的线条不懈。
对许多日本人来讲,藤田嗣治是完全的异类,但在西方人眼中看,他又非常东方,他卡在这两个角度中间,这个中间代表的是什幺? 或许就是艺术上的 现代 吧!
被遗忘近半个世纪后,先是东亚地区掀起了 藤田热 。2015年日本导演小栗康平指导电影《藤田嗣治》从头至尾侧面摹写出藤田辗转的一生,隔年苏富比春拍场上,藤田嗣治《裸女与猫》收获近4000万港币的高价;同在2016年,从4月到6月从名古屋到兵库,再到府中的 藤田嗣治回顾展 ,以及2017年香港市场的火热态势,让国际艺坛注意到亚洲现代艺术与西方的交汇之处,画风 独树一帜 的藤田嗣治确实占有一席之地。
2018年,包括巴黎马约尔博物馆(2018年3月7日 2018年7月15日)、法国兰斯市美术馆,以及东京都美术馆(2018年4月14日 6月10日)等多家美术馆都将举办大型的藤田嗣治回顾展,纪念这位艺术家逝世50周年。如此一来,世人对于这位日本现代艺术最后巨匠的关注,也将到达一个高潮。
下一篇::假画横行 美术馆遭遇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