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寻找手艺》这部纪录片意外走红。这部片子历时3年,辗转23个省,用接近原始的镜头语言,记录下199位手艺人和144项传统手艺。据报道称,该片导演原本是个司机,为了拍这部片子自筹经费,卖了房子,历经千辛万苦。这听起来,也接近于一个传说。
在舆论场上,这部片子成为不少人谈论理想的新标配,这大概是编导始料未及的事情。或许也正因为主创们在拍摄作品时,从不首先考虑拿它去换取什幺市场、兑现什幺名利,这部片子才保持了可贵的 初心 。
有不少影评谈论到该片所传达的 工匠精神 ,这可能并不是创作者本意。一来,在拍片初衷产生之时, 工匠精神 并没有成为一个全民流行的概念。二来,这部作品所记录的手艺人和他们的手艺,大部分其实并不出色,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赞誉加身、大部分人默默无闻不会被人记住。和作者一样,该片的叙事对象们也是一群普通人,在简陋的环境里,使用粗糙的工具,没有先进的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引导。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不会总是去想自己的这门手艺和时间、历史的关系;他们与另一部记录大国工匠的网红作品《我在故宫修文物》迥异。如果说故宫的 王师傅 收获了普通观众的敬意和崇拜,那幺《寻找手艺》中的工匠们,则激发了人们平实而温和的感动。
从形式来看,这部片子拍摄水平在人人都是 拍客 的当下,实在乏善可陈,它把大多数笨功夫都下在了转战各地、四处寻访上,从内容来看,毫无叙事创作常见的铺垫、悬念、抒情等各种技巧,也没有奇险怪招,导演甚至无心处理随处可见的穿帮镜头。但就是这种笨拙感,显示出了纯朴与诚意,契合了观众对于真实的深层次需求。
传统手艺现在所面临的境地仍然很尴尬。市场讨论的关于传统手艺的出路,一是生产机器化,产品日常化,但这就丢失了部分手艺的历时性特征,使得传统变味;二是奢侈品化,传统手艺由艺术家垄断,价格让一般人消费不起,这又产生了架空传统、使其脱离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基础的新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谈论 工匠精神 ,不能仅仅停留于概念,它代表的并不只是手工作坊、纯天然无污染、无限制的精益求精,它追求的是一种精度、一种适度、一种恰到好处。或许这正是《寻找手艺》所展示出艺术 平凡 的一面,这不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炫技,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一些厚重而朴实的技艺。它是平凡的,也是可以亲近的;它是粗糙的,也是传递温度的;它是接近泥土的,也是嵌入生活的。
在这方面,人们或许可以从《寻找手艺》的故事当中得到一些启发,不仅从片子所记录的手艺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和那些技艺真实的存在状态当中,也可以从观众真实的感动当中明白:平凡也是一种艺术。
(作者:曹华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