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通关」亦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2年08月02日
文/叶建明

香港疫情已经连续一周每日徘徊在4000例以上,尚无受控的迹象。与此同时,本港全年经济增长预测极有可能再度下调。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承认,未能通关是复甦最大障碍。

特区政府现正处在艰难的抉择中,「鱼与熊掌」需要兼得:疫情必须控制,这关系市民生命健康;但经济、包括通关问题也不能不考虑,这关系市民「饭碗」。

作为一名有大量业务在内地的商界人士,我经历过长达21天、14天的酒店隔离生活,也曾在春节、中秋这样阖家团圆的节日裏,孤独地一人在酒店隔离,我期待尽快通关的心情与广大港人一样。

但是,通关与抗疫密不可分,同样需要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从眼前香港疫情来看,短期内对内正常通关显然不现实。内地14亿人口,各地医疗资源极不均衡,香港绝不能给国家添乱。

但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香港不能「两头不到岸」。特首李家超表示,通关「能做到哪一个就做哪一个」,这是有勇气、负责任的态度。香港服务业佔比超过90%。其经济地位和经济结构决定香港与内地和世界联繫非常紧密。在风险可控可追的範围内,为更多商务旅客提供相对便捷往来的条件,是香港保持对外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应有之义。特别是周边一些地区疫情管控放开,对香港外资、人才流出构成一定程度的挑战。

为此,先行有条件的对外缩短入境检疫时间,给海外商务等旅客提供方便,有利于香港的对外往来,经济复甦,也有助于香港积累经验,不仅为以后与内地通关创造条件,也能为内地与国际通关提供相关科学数据与经验。

奥密克戎近来呈现的新特点是,虽然传染性更强,但症状相对轻微,而且疫苗对减少重症与死亡的效果依然明显。针对此情况,政府考虑推行「红黄码」,以区别确诊者与海外抵港人士,限制这些少数人群进入特定场所,减少社会面传播风险。在此基础上,就有条件缩短抵港人士检疫隔离时间,减少旅客来港的不便。这是从源头控制疫情的有效办法,政府要痛下决心抓紧时间落实,市民也应予以支持配合。

当然,关注海外通关并不意味着对内通关就无所作为。内地已经减少隔离时间至7+3。深圳因应特区政府要求,增加隔离酒店和「人文关怀通关」。相信日后还会有进一步的新措施,包括「中途方案」,方便更多港人北上。

但无论如何,香港当前关键是要切实控制住疫情,特别要保护好「一老一少」。

抗疫要科学,也要全面统筹,做到「十个手指弹钢琴」。这是香港社会对有为政府的期待。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上一篇:来论 | 学习习主席讲话精神 创香港「由治及兴」新篇
下一篇:来论 | 调整防疫隔离措施势在必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