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防疫抗疫常态化 劳资须协商应对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10月11日

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明生

疫情持续,旅客复飞无期,航空业沦为重灾区。港航向员工发信,表示未来数月预计少于十架飞机营运,人手需求大幅减少,因此希望员工自愿转为兼职,而经公司批准后可以在外寻找工作机会,受影响人数约1200人。

港航曾申请政府保就业计划,期内承诺保住2940个岗位,惟长贫难顾,措施虽可治标地减轻裁员压力,不过一日口岸管制不能复常,航空公司一日都难恢复原来盈利能力及支持员工薪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7月底时预期,全球航空业客运量须待2024年才能回复疫前水平;遗憾地,有鑒欧洲疫情近期大幅反弹,多国已不得不重新封城,港府日前还将英国列入高风险地区名单。当地疫情何时再次受控?香港又可何时复飞欧洲以至美国等地?短期肯定难许乐观。港航新推的临时兼职计划,便由今年11月横跨至明年2月,足见业界对未来前景有多悲观。

的确,疫情除了「常态化」,愈来愈多迹象显示也将「长态化」,其对经济就业和社会民生的影响,恐已远远超越大家原先所想。疫情并未在夏天自行消散,而疫苗要全面普及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同情景,有不同对策:假设疫情很快退却,保就业措施诚可发挥很大纾缓作用,顶住大规模的裁员倒闭潮降临;假如疫情持之日月,无人说準几时迎来曙光,应对策略则大不相同。虽谓库房还有8000亿元储备,但在年内已烧3000亿的基础上,长此下去情况诚不理想,当中还未算及可能应对冬季第四波疫情,这是全港各界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况且,最近国际已有声音关注「殭尸化」问题,即仰赖政府长期吊盐水活命并非长久之策。

在残酷的疫症面前,我们总要面对现实并作出抉择;除了政府,劳资双方亦应做好疫情「长态化」的準备筹谋。疫下首当其冲的港航,便尝试探索了新的应对办法,在僱主与僱员之间力争平衡。事实上,「减薪留职」不单可挽留人才、避免裁员,而容许僱员另谋兼职,更有利保障员工生计;一旦疫情好转,僱主亦可马上重召原来人手,无须重新招聘和重新培训--无疑,这对劳资双方皆有好处。事实上,港航早前的无薪假计划,便获99.5%机师同意。始终,僱主僱员同坐一条船,大家诚应理性务实协商可持续方案,唯有如此才可更好共渡时艰。类似模式,诚可引伸至其他企业。当然,这不排除引发连锁效应,但却是无奈下的折衷。

最佳治本办法,固然是尽快控制疫情,争取本地个案「清零」,好让本土内需消费力量得以释放。当中,市民支持配合政府防疫抗疫措施,包括响应日后的疫苗接种计划,自然必不可少。另外,支持在健康码保障下的旅游气泡结盟,也可让航空业及旅游业喘一喘息,纾缓裁员倒闭压力。毕竟,香港的「内循环」规模较低,现时亦无「内陆机」可飞;单计与内地重开旅业,以昔日航班和旅客数量计算,至少已够引来「救命活水」!由航空业到其他行业,于此疫情「长态化」下已到存亡边缘,还望大家实事求是,不能再让政治操作拖后脚!

上一篇:【商报时评】警惕疫情反弹 切勿麻痹鬆懈
下一篇:【商报时评】要科学理性 不要反智偏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