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社区普检有助促进抗疫与复常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9月01日

作者: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哲

随着疫情有所缓和,加之顾及市民所需,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昨宣布,若干社交距离措施周五起放宽,包括食肆可于晚上9时前恢复堂食,另外戏院、美容院等娱乐场所亦可有条件重开。

市民健康向来是政府抗疫考虑首位,但这不代表可以完全忽视社会复常需要,尤其是对经济、就业等的打击;事实上,面对长时间的手停口停,许多业者已经处于生死边缘。自7月15日实施新轮抗疫限制措施,直至8月28日若干经济社会活动可以复常,跨时6周有多,饮食、美容小店自然难以支撑下去,就连大型连锁戏院都无法交租,充分凸显当下生意及生存有多艰难。即使政府推出支援措施,但始终长贫难顾,租金、人工等支出总是少不免的,即使业主愿意酌量减租亦然,更莫说打工仔被迫减薪或放无薪假也绝非好事。现在食肆经营虽将获得适度放宽,但为抗疫需要,仍要遵守每枱限坐2人等要求,经营时间亦不可太长,意味人群聚集的规模和时间仍大受限制。

就疫情言,最近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已大幅减少,其中本地确诊个案更降至十宗左右。须留意,这是滞后数字,即反映14日潜伏期前的感染状况,即如果按照趋势推算,两星期后的本地疫情可望进一步好转,这无疑为抗疫措施复常提供条件。当然,较理想的复常时机,乃本地确诊宗数归零,又或普及社区检测计划完成之后;惟考虑到业者经营已届临界点,多等两三星期的倒闭、裁员压力只怕几何级上升,何况不可能无止境地停业停工。所以,现时适度复常无可厚非,此亦为「张弛有道」平衡抗疫与复常的应有之义。

有一点必须釐清,抗疫与复常不是永恆的矛盾,两者应有个两全其美的出路 事实上,更理想的状况乃是全社会踊跃响应普及社区检测,唯有愈多人参与计划,则无症状隐性患者潜藏社区的风险愈低,则由食肆到学校等种种经济社会活动皆可全面逐渐复常。毫无疑问,这是最为科学、合理、彻底的解决抗疫与复常矛盾的答案。

只可惜,于今高度政治化的环境下,总有人基于政治理由为反而反,不单反对食肆等处所复常,还反对检测计划的顺利推行。其中,18区民主派联络会议昨日发表声明,居然呼吁市民不应参与云云。其所指理由,都是过去陈腔滥调,政府早就一一回应过,但却无扭他们政治偏见,声明中便见「贴大床益中资」、「为中国政府献媚」等荒唐挑拨说法,不值一驳。究竟,放任疫情肆虐下去,抑或进行大规模检测降低风险,何者最有益香港及市民?只要放下政治有色眼镜,答案实在不言而喻。

由确诊数字下降,到检测计划出台,香港卒之露出可望摆脱疫情曙光,大家对此望穿秋水。适度放宽抗疫措施,让社会运作适度复常,不论业界抑或市民都可舒一口气;而要达致抗疫与复常的完美平衡,争取愈多人参与检测则是必由之路。只要全港市民齐心协力,一方面积极配合检测等政策,另方面继续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卫生,此外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政治干扰影响,香港必可克服疫情,尽快令生活复常。

上一篇:【商报时评】凝聚共识 放下歧见 同心抗疫
下一篇:【商报时评】「香港製造」独特地位非美「恩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