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预算案须短中长期兼顾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3月15日

  文/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明生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今日将会发表。跟往年一样,坊间最关注的,是今年会否派钱、派钱多少。于今经济环境,加码纾困诚是少不了的,但除短期之外,预算案亦应关注香港中长期发展,尤其是如何促进经济走出低谷。

  众所周知,香港经济近来受到三重打击,由贸战、到暴乱、以至疫情,每一项都构成重大挑战,更莫说是先后交叠袭来。纵然去年12月中美达成首阶段贸易协议,但昨公布的1月份香港出入口数据仍然跌幅惊人,分别大挫22.7%和16.4%;当然,去年新春与今年时间不同,因而造成数据扭曲,惟毫无疑问,贸易纠纷阴霾还是挥之不去,有经济师料首季数据便将维持双位数跌幅。而持续逾半年的修例风波,也严重冲击了旅游零售等行业,政府经济顾问办公室昨表示,去年第三季的社会事件拖累了同期GDP倒退2个百分点,保守估计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近150亿元;早前业界已预期,新春之后势将爆发倒闭潮、裁员潮。屋漏偏逢连夜雨,新冠肺炎的忽然肆虐,更令消费市道雪上加霜,为了抗疫市民不得不减少外出,旅发局更指本月上旬的日均访港旅客跌至不足3000人,比沙士时还要少;过去两季香港经济已陷技术性衰退,展望今年首季也毫不乐观,衰退幅度恐怕有增无减。

  为了纾解民困,不论直接派钱,抑或退税免税,以至宽减企业经营成本等等,预算案均须有所作为,以助市民渡过难关,减轻即时财政压力。在早前特设的总值300亿元的防疫抗疫基金基础上,两者结合发挥的及时雨效果可望相得益彰。然而,跟基金不同,预算案还须照顾疫情以外的其他方面以至更加长远的发展需要;有谓长贫难顾,派钱之类最多只能治标,治本之道还在香港经济早日摆脱衰退,帮市场找回生意、找回需求,如此的话,打工仔的饭碗才不易破损,亦毋须担心无奈放无薪假。

  现时香港经济的複杂困境既是前所未见,未来还须面对诸多不明朗因素,凡此种种均考验财政司司长的功夫。贸易战是否告一段落了?无疑言之尚早;暴乱威胁是否完全解除了?遗憾地堵路情况仍偶有出现,暴徒亦恐趁年底立法会选举再次发难。更重要是,新冠肺炎虽在内地稍见退却,但疫情却正迅速蔓延至韩日、欧洲及中东等地--在範围愈扩愈大的同时,也意味持续及复原时间恐必更久,专家早就预警人类可能要跟病毒长期共存。一旦疫情沦为国际大流行,我们又须如何适应?预算案诚须对此早作预案,包括研究各项防控疫情措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慷公帑之慨其实容易,最困难是负责任地确保香港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过去30年,香港仅现6年财赤,其中4年发生在亚洲金融风暴和沙士时期。展望今份预算案,15年来再次见红似乎难免,但为了纾困解厄、重振经济,现时诚须开仓济民、应使则使;饶是如此,财爷始终要把好库房钥匙,考虑到经济衰退下财政收入也必大减,胡乱增加开支恐非量入为出应有之义。如何在收支之间拿捏得宜,妥善回应香港短中长期的各种需要?这肯定比派钱困难得多!

上一篇:【商报时评】暴力破坏抗疫 必须依法惩处
下一篇:【商报时评】阻止疫情社区蔓延全民有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