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疫情全球扩散 港须前瞻应对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3月15日

  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明生

  中央政治局昨日判断:目前全国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拐点尚未到来。而本港昨日无新增确诊患者。另一方面,海外疫情却持续扩大,韩国单日新增病例便急飙百宗,连同日本、新加坡在内,相关国家的累积个案已经超越香港,而伊朗在突然传出两宗新冠肺炎死亡个案后,短短数日内确诊病例居然增至18宗……不必讳言,新冠肺炎的国际大流行风险,似乎愈来愈高。

  2003年沙士一役,为内地和香港带来惨痛一课,人们至今犹有余悸,所以在应对今次新冠肺炎,两地不单经验丰富,防疫意识亦较高,很早已严阵以待;相对来说,其他地方的处理却显得不够严谨、不够重视,民众亦未做足个人卫生管理。好像韩国那名「1传144」(暂时数字)的「超级传播者」,即使发烧仍不自我隔离和尽快求医,便导致当地陷入大规模的社区爆发。「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日本当局的检疫隔离工作无疑令人失望;其中,美国包机接回乘客裏面涉及廿多名确诊患者,更难免对当地防控疫情带来威胁。而伊朗迟至患者死亡才告确诊,还透视有地方可能并无对肺炎病人进行新冠病毒测试,故此更遑论在怀疑阶段已将相关紧密接触者隔离。一些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尚恐医院不足或缺乏测试试剂,有指甚至嫌测试昂贵乾脆不做;换言之,实不排除有患者已在全球各个角落隐伏兼播毒,当中愈贫穷的地方则愈高危,因未必有能力将病人治好及防範疫情扩散。

  内地学者日前指,新冠病毒或跟流感一样,长期于人间存在,这说法实不排除一语成谶。有鑒于疫情全球化这只黑天鹅可能成真,香港诚应积极地作出前瞻针对部署,好好适应这个新形势,想方设法将疫情对公众健康以至经济的损害降至最低,由短期到中长期的影响皆然。毕竟,中国内地、日本、韩国分别为全球第二、第三和第十二大经济体,单是早前内地停厂休业已严重打乱全球生产链;香港经贸人脉关係既与外界高度接轨,须面对的风险肯定较一般地区更大,特别是我们总不能够画地为牢,永远关起大门。一旦全球疫情闹大进而动摇全球经济,香港如何将防疫工作焦点,延伸至防止衰退及保证民生之上呢?若然各项物资供应因此倍加紧绌,香港又怎进一步确保市民在口罩以至粮食等基础需要上得以满足,至少不致陷入恐慌?凡此种种,均须未雨绸缪。

  特首林郑月娥加码至300亿元的防疫抗疫基金,昨日顺利在立法会财委会获得通过。虽然300亿元说少不少、说多不多,但政策方向肯定正确,非但有助纾解民困、纾缓商界经营压力,发挥及时雨功能,其中资助本地设立口罩生产线和研究製造可重用口罩等,还有助减轻本港以至世界对口罩的需求压力。至于下星期发表的财政预算案,着眼点绝对须要站得更高、更加宏阔,在抗疫同时,须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做出更有前瞻性、针对性的部署,从而引领香港渡过疫情难关,以及应对疫情过后或与疫症共存的新时期,各界均对此引颈以待。唯有早作预案,做好最坏打算,香港才更有条件迎接疫情及未来的新挑战。

上一篇:【商报时评】抗疫须全球联防联控
下一篇:【商报时评】坚守岗位医护是香港之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