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恢复秩序 共建家园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10月28日




今日时报评论员 周武辉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报告提出逾220项新措施,内容涵盖了经济、民生、青年等多个领域,重点聚焦在难点痛点的房屋土地政策上,期望以新思维、新方式落实新房策,为增加房屋供应带来新突破、新改变,显示了政府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有诚意、有决心全力解决问题,缓解社会深层矛盾,为香港谋出路,谋未来,谋安定。

众所周知,刻下,受持续的反修例风波所困,本港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经济民生、基本安全与秩序等各方面均受到严重影响,惟社会和谐,安居乐业,才是符合市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香港必须尽快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才能重拾平静,共建家园,这不仅需要政府展现施政的大魄力和大智慧,也要依靠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支持落实施政报告的各项措施,共同造福市民。

此次反修例风波,暴露出了本港许多深层矛盾与结构性问题,土地房屋供应紧张是重中之重,政府知道问题所在,有心扭转困局。施政报告针对短、中、长期增加房屋及土地供应,提出多项措施,包括将大幅增加过渡性房屋项目,预计未来3年将提供10000个单位,以纾缓居住环境恶劣和长时间轮候公屋家庭的租金压力;增加出租公屋的供应,提供更多首置或其他类别的资助出售房屋单位;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未来将会收回3类私人土地,作百分百公营房屋等。此外,还订立目标,要让每个港人及其家人「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并推出津贴等具体支持措施。显然,政府有决心排除阻力,开拓土地,希望增加兴建资助房屋,切实满足市民住屋和置业需求。施政报告直面难题,顺应市民心底的期望,值得肯定。但要拓地建屋,从来不是易事,不同持份者各有价值和利益取向,充满猜疑和干扰,加之社会动蕩等因素,都是极大的阻碍,例如动用《收回土地条例》增建公营房屋,可能触发司法覆核风险,需历漫长司法程序,因此政府必须事不避难,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把施政报告的有关政策逐一落实到位,解决安居问题,让市民重拾信心,让青年人看到希望,更好纾缓民困,稳定社会。

除了从房屋入手纾解民怨外,施政报告还大手笔推出多项实在的改善民生和纾困措施,包括关爱基金会再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一次过生活津贴」,综援家庭租金津贴提升近一成,交通津贴提高至400元等,体现对于民生的关顾。同时,施政报告加大稳经济力度,也是针对香港经济受暴乱影响而面对极大的下行压力,推出的渡过难关措施。

施政报告以「共建家园」为主题,展现政府对香港更大的承担,要确保各项政策到位、落实执行有力,政府固须迎难而上,提升施政的效率和能力,社会各界亦应以香港利益为重,以市民福祉为重,支持政府依法施政。而稳定是发展之基,当前全港市民必须齐心协力止暴制乱,只有法治得到维护,秩序得到恢复,香港才能真正拥有安定环境维持经济发展,将施政报告带来的新希望变成现实。

【商报时评】恢复秩序 共建家园
【商报时评】恢复秩序 共建家园
上一篇:【商报时评】事不避难 迎难而上
下一篇:【商报时评】创新大胆显承担 突破房困解难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