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台湾经济的冲击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3月15日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潘锡堂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台湾和全球一样受到的经济影响逐渐扩大。台湾「主计总处」发布2020年经济预测,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将2020年台湾GDP成长率预测下调,其中又以出口影响最大。台湾的立法机构也快速三读通过《防治及纾困振兴特别条例》,用来防治与因应新冠肺炎对台湾经济的冲击。究竟将收效如何?值得关注与探讨。

台湾经济深受冲击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台湾「主计总处」将2020年台湾GDP成长率预测下修0.35%至2.37%。其中,2020年第一季GDP成长率从3.02%下修至只有1.8%,为近15季新低。「主计长」朱泽民坦言,此次预测是根据SARS期间的状况假设「疫情维持三个月」,下修经济成长0.35%,亦即:疫情对台湾总体经济的影响不止如此,尤其这取决于疫情期间的长短。在疫情仍不断扩大之际,台湾民众在岛内外的消费均纷纷减少,包括避免出境到日、韩等地旅游,尽量减少外出饮食、娱乐等消费,使得台湾经济的表现自然深受冲击。

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包括以下各个层面:一、疫情扩大对民众的消费信心冲击较大的行业,如航空、旅馆、旅游、餐饮、零食、夜市、电影院等行业;二、大陆经济的下行,将影响对台湾的需求,尤其是出口,如以大陆为主要市场的石化、机械、塑胶、金属等产业;三、因疫情扩大,大陆开工、复工缓慢,所引起的「断链危机」,如光学器材、资通讯、汽车零组件、医药产业等。

再进一步言,在台商部分,由于大陆很多城市或「封城」或「封闭式管理」,所以严重冲击零售通路、连锁产业、餐饮业、旅游业和会展产业,这些行业有很多台商,均会遭遇困难。因大陆内需市场的萎缩,会让很多以内陆市场为主的台商陷入困境。此外,还有製造业部分,一是汽车产业,二是「断链」的问题。前者,大陆汽车产业将很糟,而大陆汽车用台湾的零组件很多,使得这些以大陆市场为主的台湾零组件,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后者,大陆因疫情逐渐复工,但仍有不少员工无法上班,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就会产生「断链」的问题,大陆的厂商与台商均会深受影响。

纾困措施效果不彰

针对此波疫情对台湾经济的冲击,蔡英文当局拟定《防治及纾困振兴特别条例》经立法机构三读通过,匡列新台币600亿元特别预算,向三大产业纾困。这些纾困措施中,一般民众最感兴趣的当然是「振兴抵用券」,但仅仅新台币20亿元能发挥多大作用,颇令人质疑。理由有三:一、蔡当局设计的是「折价券」而非「消费券」,这对夜市、商圈的小型消费而言,未必有激励作用,意即民众要先掏钱出来,蔡当局才会相对给予补贴折扣,诱因实在不大;二、最近一波结合经济部门推出的「夜市抵用券」,甚至还有四成未被使用,显示并不好用,这回又要推出「振兴抵用券」,效果成疑;三、类似抵用券一发再发,除了效果递减,只会使短期症状掩盖长期问题。

尤有甚者,该《防治及纾困振兴特别条例》仅针对内需型产业、农业及交通旅游业三个範畴而发,眼狭隘,而无法聚焦于冲击经济更大的产业。原因很明显,这些纾困措施几乎全集中在农业及餐旅为主的服务业,对于牵动经济更巨的资讯和传产等製造业,则毫无墨。其实,这波疫情导致大陆数大城市「封城」,加上两岸许多海空交通中断,所引发的「产业断链危机」,才是严重威胁台湾经济的重中之重。对此,蔡当局却不太关注。

总之,蔡英文当局编列新台币600亿元纾困,但检视目前运用在三大产业的项目,却都只是为了救穷或杜庶民之怨,实在谈不上任何「振兴」的意义。若果真如此,600亿元砸下去,只会石沉大海、效果不彰。吾人建议,在补助、纾困、融资的同时,也应同步植入升级转型的思考。例如员工的训练可以朝数位经济的领域投入,兼顾救急与转型。其次,供应链的纾困,应辅以全球布局的考量与融资。再者,「振兴抵用券」的规模可以考虑扩大一点,限制少一点,以发挥更大的功能;尤其,「振兴抵用券」的预算规模是新台币20亿元,金额似乎少了些,但建议使用地点、消费上限的金额,可以放宽一点,但有使用期限,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

新冠疫情对台湾经济的冲击
新冠疫情对台湾经济的冲击
上一篇:违法征用口罩被问责再证依法防疫重要性
下一篇:“一米线”是文明线也是健康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