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志愿者唐永康、罗杰、吴世云、仝飞舟(左至右)出舱后致意。当日,“绿航星际——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结束,4名志愿者完成了约半年的“太空”密闭生活。“太空180”试验于6月17日正式开启,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组织,3名男性和1名女性志愿者在密闭的循环舱内进行180天的封闭工作和生活,生存所需的全部氧气和70%的食物都在舱内自给自足,而水资源则达到99%循环利用,密闭舱由乘员舱、生物舱、生保舱、资源舱4类8个舱段组成,包括环境控制、循环再生、测控管理3类14个子系统,面积370平方米,但不模拟太空失重状态。记者 毛思倩 摄
12月14日拍摄的实验密闭舱内种植的小麦。当日,“绿航星际——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结束,4名志愿者完成了约半年的“太空”密闭生活。“太空180”试验于6月17日正式开启,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组织,3名男性和1名女性志愿者在密闭的循环舱内进行180天的封闭工作和生活,生存所需的全部氧气和70%的食物都在舱内自给自足,而水资源则达到99%循环利用,密闭舱由乘员舱、生物舱、生保舱、资源舱4类8个舱段组成,包括环境控制、循环再生、测控管理3类14个子系统,面积370平方米,但不模拟太空失重状态。记者 毛思倩 摄
12月14日,志愿者出舱前,工作人员在试验监控室查看情况。当日,“绿航星际——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结束,4名志愿者完成了约半年的“太空”密闭生活。“太空180”试验于6月17日正式开启,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组织,3名男性和1名女性志愿者在密闭的循环舱内进行180天的封闭工作和生活,生存所需的全部氧气和70%的食物都在舱内自给自足,而水资源则达到99%循环利用,密闭舱由乘员舱、生物舱、生保舱、资源舱4类8个舱段组成,包括环境控制、循环再生、测控管理3类14个子系统,面积370平方米,但不模拟太空失重状态。记者 毛思倩 摄
12月14日拍摄的实验密闭舱外景。当日,“绿航星际——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结束,4名志愿者完成了约半年的“太空”密闭生活。“太空180”试验于6月17日正式开启,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组织,3名男性和1名女性志愿者在密闭的循环舱内进行180天的封闭工作和生活,生存所需的全部氧气和70%的食物都在舱内自给自足,而水资源则达到99%循环利用,密闭舱由乘员舱、生物舱、生保舱、资源舱4类8个舱段组成,包括环境控制、循环再生、测控管理3类14个子系统,面积370平方米,但不模拟太空失重状态。记者 毛思倩 摄
责任编辑:周楠下一篇::江南水乡“农事收获节”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