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要扶志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10月28日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研究主题是「对于缓解全球贫穷问题的实证研究」。贫穷是个很空泛的观念,没有绝对的定义。「贫穷」二字在中文本来解作「极度不足」,满足与否关乎个人如何感受。

在许多国家,贫穷线的设定最初是以食物的摄取量为标準,皆因他们认为饥饿是穷人生活的主要困境。因此,随之而来的扶贫政策的目标,是在于如何解决饥饿问题,包括编列配发粮食的预算,或补助穷人购买粮食等措施。

扶贫先要扶志

所谓「扶贫要先扶志」,若要年轻人摆脱贫穷,或许要从他们的认知入手。资料图片

缺乏资源错失机会

这套政策背后的逻辑,是穷人摄取足够的热量之后,就能投入工作,赚取薪金养活自己,最后摆脱因饥饿而没有体力工作的恶性循环。但事实是,缺乏资源的穷人,不仅错失人生的各种机会,他们生活的国家也因为平白流失的人力与才华而有所损失。

今年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以田野实验的研究方法,来帮助全世界的穷人脱贫。他们其中的一个观点,就是政府的扶贫政策容易有三个问题,包括意识形态(Ideology)、忽视(Ignorance)、惯性(Inertia)。他们的研究发现,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便会越强,外部援助根本无法起到决定作用。因此要改变穷人的认知,就要让他们懂得如何自救自助。

教晓穷人自救自助

如先前所言,贫穷是个很广泛的观念,满足与否是个很个人的感觉。正如有些人想减肥却减不下来、想读英文却打不开单字本,这些矛盾来自时间的不一致性;即使他们明白到健康、英文的重要性,但若这些事物没在眼前发生,他们就无法想像。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依照「认知时间不一致性存在」这个概念,进一步将穷人分为两类人。如果他们有了认知,便会在第一时间将自己所赚的钱,换成资产或投资,守住得来不易的小小财富。

中国传统智慧,其实也有类似「扶贫要先扶志」的概念。如今,一些年轻人感到自己很贫穷和缺乏希望,也许改变他们的看法更重要。

英国切斯特大学金融科技及数据分析教授 梁港生

(逢周一刊出)

扶贫先要扶志
扶贫先要扶志
上一篇:贸战虽降温 防守仍为上
下一篇:【在商言商】金价长线看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