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及港交所(388)近年在「同股不同权」及上市架构审批谘询等议题上,屡次意见相左,险些酝酿风波。须知道,监管机构之间的争拗,或会影响落实金融监管的进度,但香港贵为金融中心,多丁点噪音,或许是凸显香港珍贵之处!
今天香港从事金融监管的持份者,除了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还有证监会及港交所。这「三头马车」的出现,可源于「八七股灾」。1989年,为了纠正股灾遗留下来的危机及错误,政府于当年5月,成立了这个独立于公务员体系的法定机构,与政府及联交所(港交所前身)共同掌管香港金融市场。
证监会自1989年至今,为香港金融市场贡献良多。2003年生效、俗称「证券大法」的《证券及期货条例》,更奠定了上市申请实行「双重存档」(即所有申请到港交所上市的公司,须透过港交所,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及信息披露材料以作存档) 的制度,确保证监会对个别上市个案,行使否决权(Veto Power) 的权力。
双重存档实现微妙平衡
「双重存档」维持港交所及证监会权力实现「微妙平衡」之际,却因为2014年展开引入「同股不同权」,以及2016年检讨上市审批架构两场谘询,不仅充分显示两者权力分配的矛盾,更惹来香港金融业界对「披露为本」制度的存废,引发激烈讨论。
笔者趁回归20年前夕,曾访问前证监会主席梁定邦,他向笔者表示,未来香港金融监管制度,应顺应国际潮流,朝「市场归市场、监管归监管」的方向迈进,力求香港与全球在金融监管制度上接轨。
须知道,金融海啸后,为避免因「过度放任」而引发另一场金融危机,各国纷纷收紧金融监管措施;面对如斯境况,证监会的权力或会有所加强,但总括而言,加大执法力度,或是避免危机出现的一道良方。
今年以来,证监多次出手,勒令部分有问题股份停牌,这对近年「老千股」的问题起了震慑作用。未来数年,随着利率正常化,金融市场或会持续出现小型动蕩,证监会锐意「防微杜渐」,除了可加强监察,更可将潜在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昔日有云「香港,胜在有ICAC(廉政公署)」,今天或可改成「香港,胜在有证监」!
阿历士
(逢周五刊出)
下一篇::蓝筹股业绩主导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