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市场以往是四家天下,美国运通卡是行业的大佬,运通卡是全球首张国际签帐卡,客人签单,银运通代付款,但当月结单发出后,签帐金额要全数清付,不能拖欠。
在六七十年代时期,由于电讯并不发达,而且又涉及国际交易,这类纯信用交易风险极高,因此在审批机制上是十分严格,「一卡傍身,世界通行。」绝对不是普通人可做到,持有信用卡绝对是身份象徵;今时今日,笔者觉得在香港最有身份象徵的信用卡不是黑卡,又或者是什幺类的金属卡,应该是恒生银行发出的香港赛马会会员信用卡,此卡持有人绝对是身份和信用象徵。
风险监控有机制
紧随着运通卡出现的是大来信用证,两者皆表明不设信用额,电视广告更强调信用额是按持卡人的消费模式给予方便,没有预设。但事实当然是另一个故事,金融机构一定有风险监控守则,特别是信贷方面,不设信用额是广告「绰头」,也是事实,没有信用额提示客人,但有消费类别监管,例如客人签帐酒店住宿和餐饮,这类贷记卡基本上是任由客人消费,不会阻拦,但若是大额数字到6位数,其实也不是每个持卡人都能签到单。
历史就曾经出现过婚宴签单失败,卡公司回应是内部电脑决定,又说客人没有提前通知需要大额消费,推掉所有责任。此外,珠宝和贵金属签单消费都被视为重点留心项目,批出额度不会特高。王世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