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为何走向劣质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12月18日

  北大女生包丽因为疑似被男友精神虐待以致自杀身亡的悲剧故事,上周在很多人的朋友圈中刷屏。有很多网友认为,包丽的男友对其使用的情感操控手段,就是所谓的PUA;更有不少愤怒的网友将矛头指向了一些宣传PUA的公众号与机构,指责其无耻下流,突破道德底线。无独有偶,因近期屡次在工作中出错而被拱上微博热搜的主持人朱丹,也遭不少网友分析称,她之所以状态如此低迷,正是因为遭遇其丈夫周一围的PUA。

  那幺PUA具体又是什幺呢?原来,PUA是Pick-UpArtist的缩写,源自于美国,中文即是所谓的「搭讪艺术家」,专门指利用一些技巧来帮助男性接近搭讪自己喜欢的女性。起初,PUA还仅仅是一门教单身男士提高情商和沟通技巧,提升个人魅力的技巧。但在中国,很快PUA便与「渣男」「情感操控」「自杀鼓励」「疯狂榨取」等恶劣行为划上等号,逐渐引来无数质疑。而在包丽事件之后,不少PUA平台被愤怒的网友当做问题的源头,纷纷要求政府出手对其进行取缔。

  舶来品遇水土不服

  PUA何以从国外一种小众亚文化,在短短数年间流行中国,再到迅速污名化?相信这与中国过去20多年独特的社会土壤有密切关係。一方面,因为快速而剧烈的城市化进程,一批又一批青年离开了其成长的熟人社区,来到城市的陌生人际关係之中。在这样的陌生人际环境中,原有的熟人社区的沟通技巧不再有效,而PUA这种能够迅速令单身男女关係升温的技巧,无疑满足了许多青年人尤其是青年男性的需求。另一方面,身处转轨社会中的价值体系也处在新旧混杂的混沌中。不少城市新人虽然在行为上接受了开放式性观念、男女平等等一些新观念,但在心底仍旧残留着诸如男尊女卑、盲从权威、处女情结、从一而终等浓厚的旧道德,从而为PUA的各式技巧得以实施提供了文化土壤。

  如果说,PUA在中国一开始还有一些促进青年男女沟通正面价值的话,那幺随?PUA与中国社会土壤的深度结合,就很快的放大其弊病。一方面,在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下,对男女关係和婚姻有更多渴望与依赖性的中国女性,就十分容易被男性的各式PUA技巧所操控和欺骗;另一方面,过度发育的互联网文化和商业竞争,裹挟着中国PUA平台向短期化劣质化方向发展。各式平台在以种种挑战社会道德的方式吸引用户和流量的同时,也一步步将PUA的名声引向今日之崩溃边缘。从某种程度上说,PUA由盛而衰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微小注脚;而这些注脚之中的痛苦与泪水,也在缓缓地推动着中国的微小进步。(流深)

上一篇:惠台不停 融合不止
下一篇:跟风太容易 创新才会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