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高以翔版「娱乐至死」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12月18日

反思高以翔版「娱乐至死」

网络图片

  作者:流深

  台湾明星高以翔上周在录製浙江电视台综艺节目《追我吧》的时候,因为突发心源性猝死而英年早逝,年仅35岁。事发近一个星期,舆论针对电视台压榨艺人、安全保护缺失、工作压力过大,乃至节目同质化、收视率恶性竞争等方面的批评已经充斥媒体和网络,甚至连美国《纽约时报》都对其加以报道,足见事件所引发的关注之广泛。

  可以预见,针对内地娱乐节目和电视台的相关规範和整顿未来将会陆续有来,内地综艺节目的「寒冬」或许将会因此而意外的提早到来。

  平心而论,过去数年中国娱乐产业繁荣大爆发,正正是与不少地方电视台在综艺节目上的巨大投入和精心製作分不开。诸如《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等众多观众耳熟能详的综艺节目,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电视台的收视率和关注度,还从整体上将中国的综艺娱乐节目製作水平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近些年,不少综艺节目还将眼光放在了说唱、摇滚、街舞等亚文化领域,令不少年轻人认识和体会了不同文化形式的吸引力。

  总体来说,中国综艺节目大繁荣对于做大做强中国的娱乐产业,展现中国文化多样性,甚至是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正面作用。

  娱乐生产线上掉螺丝

  然而,这样的综艺节目大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后果。一方面,电视台、综艺节目在流量和曝光度上话语权的极大膨胀,以及明星艺人话语权的相对减少,导致电视台和节目製作方缺乏动力去保障明星艺人的基本权利,对于如高以翔一样的非一线明星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不断升高的製作费用、越来越多的同类竞争、存量关注的瓜分殆尽,不仅逼迫综艺节目製作方必须尽可能缩短製作周期、压缩製作成本,还必须不断以「更刺激」「更新奇」「更怪异」作为吸引观众的卖点。

  在如此压力不断升温的娱乐生产流水线上,高以翔很不幸地成为了这款娱乐机器上第一颗被崩坏了的螺丝钉。

  但话说回来,我们真的还有别的选择吗?1985年,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就断言: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而到了今天,在这样一个娱乐话题永远佔据微博热搜榜首的舆论环境下;在一个严肃话题的探讨,都必须以犬儒和戏谑加以包装的语境裏;在一个立场先行,事实和真相必须跟随立场变动的行动标準下;在一个旧秩序早已崩溃,新生态众声喧哗的互联网时代中——试问除了「娱乐」,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社会共识?是否还有更好的文化形式?是否有「摆脱娱乐」的自由?

  只能说,当全社会早已不自觉地臣服于「娱乐至上」的潜规则,当我们都已习惯于成为娱乐的奴隶,那幺「娱乐至死」的明星,只不过是偶然下的必然。

上一篇:大湾区数字经济走得高远
下一篇:孙小果案启动司法「自洁功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