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不应成圈地幌子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11月13日

  文/灵童

  最近到内地某市一个国家级试验区,开车走了一圈,发现除了成片住宅区外,并没有什幺值得一看的产业用地和文化体育设施,更别说与民生相关的学校、医院和大型超市。当地人忧虑,赚了房地产的快钱,却可能赔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前景。

  这样打着试验区、创新区的招牌,却干着房地产买卖的不只一例。最突出的当数车企大规模的圈地,据公开数据,上汽集团与吉利汽车在2018年车企拿地中最为活跃。据有关统计,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用地拿地企业百强排行榜的头名上汽集团,全年拿地为2540多亩。但有意思的是,2018年中国车市刚刚进入阴霾,创下了28年来首次负增长,从今年的数据来看,车市增长依然乏力。在一个相对饱和的市场中,造车已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前景,那幺灵童不禁要问,这到底是借造车圈地还是圈地造车,车企是要改行当地产老闆吗?要是都这样转行,中国实体经济未来在哪裏?

  项目跑偏值得警惕

  车企进军楼市,地产商也不会错过造车圈地的机会。从近年来公开市场上来看,一家大型投资集团斥资高调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业内人士称,此举在于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实现低价大规模拿地。同样进军新能源的一家大牌地产商,年初至今,以造车之名已经拿地2000多亩。之所以如此热衷新能源项目,分析指,在新能源项目的投资背后,还会有其他商业住宅项目跟进,流水的企业,流不动的地,都能稳赚不赔,这是当下中国经济值得警惕的。

  借「新业态」圈地之风不可兴,因为「新业态」在得到地方用地政策倾斜的同时,部分项目没有按照审批严格执行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跑偏」现象。一些项目假借「新业态」之名建设高尔夫球场、开发地产,再次踏上「圈地卖楼」的老路。此类借新业态走偏门,不但对实体经济帮助有限,还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房住不炒」现在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借炒产业来炒地的行为,是又一个对中国经济有害的泡沫,这种偏离跑道的操作,实则变相做大房地产,与中央调控以及产业规划都不相符。

上一篇:记者节谈无力感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