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谈无力感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11月13日

  文/流深

  11月8日,是内地第20个记者节。在笔者入行的这几年中,今年的记者节可谓是过得最五味杂陈。在香港,我和我的同事正在前所未见的恶劣环境下坚持工作——令人疲于奔命的突发新闻,催泪弹与砖块横飞的示威冲突,黑衣示威者的言语恐吓与肆无忌惮的肢体暴力,不尽如人意的採访条件与安排……但即便如此,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中立性仍遭到读者前所未有的质疑。

  而在内地,虽然社会和谐安定,但在行业变革的巨大阴影之下,在每一位新闻人的心底起伏动荡——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模式、新玩法令人目不暇接,阅读量、点讚数、转发量等大数据KPI逼得人人心力交瘁,难以捉摸的新闻热点、读者喜好、报道规则让人绞尽脑汁。那些符合传统新闻价值的新闻作品,往往成为曲高和寡、自娱自乐的代名词,低俗化、娱乐化、耸人听闻和立场先行的内容,却能成为流量和点击量的拯救者。纵观朋友圈,各种关于记者的调侃无不透露出一丝深深的无力感。

  而放眼全球,前路不明的传媒业似乎也处于风口浪尖,Facebook和Twitter被层出不穷的假新闻弄得焦头烂额,纽约时报、CNN等老牌媒体的新闻权威性不断受到挑战,恐怖主义、种族歧视、族群仇恨等内容藉助现代科技广泛传播,信息「同温层效应」正在製造出一个又一个对立、极端和封闭的内心世界,被商业利益裹胁下的新闻社会价值不断流失。愈发畅通和快速的信息流动,似乎并没有带来乐观者所预想的「扁平世界」,却将世界撕裂成为无法弥合的碎片。

  在巨轮上尽力记录浪花

  借用一句俗套的话:这是记者最好的时代,这是记者最坏的时代。的确,这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却永远找不到真正新闻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记者,却始终找不到真相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渴望和要求新闻承担社会价值,却永远由流量明星和娱乐话题佔据头条热搜的时代;这是一个机构媒体拼命学习自媒体,自媒体却承担了机构媒体责任的时代;这是一个AI取代记者,记者沦为机器,读者更像记者的时代;这是一个新闻真相荒诞魔幻,假新闻却更令人迷之相信的时代;这是一个技术更新无比迅速,新闻操控却又无比轻易的时代;这是一个什幺都能变成新闻,却又说不清什幺是新闻的时代。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渺小的我们或许无力记录大海的全貌,但我想,尽力描绘出每一片浪花的样子,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或许有不安、不适、不解,但我们无惧、无怨、无悔。

上一篇:双十一手可断文化别断
下一篇:「新业态」不应成圈地幌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