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8月03日

  今年6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送别了首批435名毕业生,其中118人选择到新疆基层工作。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这些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并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基层是青年淬炼成长的试验场,是他们磨砺青春的理想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118名赴新疆基层工作的毕业生生逢其时、肩负重任。这些年轻人的职业选择,诠释了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基层为青年提供最丰富的实践资源。一位资源勘查专业的毕业生说,他需要常到野外一线进行地质勘查,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剖面下的地质现象,进而判断地下油气储藏。毕业以后,第一份工作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到基层发展,常常成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难题。应该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对于那些有志于从实践中发挥专业特长、积累一手经验的年轻人来说,基层无疑是合适的选择。

  基层为青年放飞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一片沃土。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来自基层工作产生的灵感与经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40多年扎根河北曲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小院”探索了一条人与土地和谐共荣之路。不少科研工作者感慨,在书斋里突破不了的瓶颈,在实验室里发现不了的问题,能在复杂的基层环境中找到攻克线索,让新技术得到更全面的检验。

  基层是最好的磨刀石,能为年轻人积累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2019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北京大学硕士宗立冬,参加工作以后一直扎根宁夏基层乡镇,工作角色不断变化,服务基层群众的热情一如既往。“改造世界的原点就是要认识当下的中国,而认识中国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深入到基层。”这句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当代中国青年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有力遵循。

  习近平同志多次通过座谈、回信等方式,勉励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去。2011年7月,习近平在西藏大学看望各族师生员工时,勉励大学生要立志扎根西藏,踊跃到农牧区去,到祖国和西藏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建功立业、报效祖国;2014年青年节前夕,他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称赞他们在西部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2016年12月,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边疆工作,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青年在基层磨砺本领,要尽快甩掉书生气,缩短在基层单位的适应时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要善于向基层群众学习,从劳动中汲取智慧,把劳动者的经验转化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青年走向基层,背后是党和国家的坚实后盾,是来自全国上下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也表达了对广大高校毕业生的亲切关怀。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要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情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鼓励青年深入基层一线吃苦磨练,要积极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放手让青年在重要领域和重要岗位上施展才华。

  大漠荒凉无声,人生郁郁葱葱。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走向基层,将为偏远落后地区注入发展活力。青年足迹所至,种下希望之花,收获奋斗硕果。在2020届高校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之际,祝愿你们鹏程万里,归来仍是少年。(青小平)

上一篇:课程与思政交融,教书和育人互促
下一篇:“跨步”校门,然后昂首向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