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访谈:徐立之倡港深科研优势互补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6年11月30日

教育访谈:徐立之倡港深科研优势互补

图:徐立之认为香港与深圳应加强科研合作,互补优势。今日时报记者蔡文豪 摄

6月7日讯(记者唐晓明 吕少群)全球一体化,改写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形态,催促各地努力 创新 以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继特区政府于2015年11月20日正式成立创新及科技局后,民间机构 港科院 (The Academy of Sciences)亦于去年12月5日于礼宾府成立。港科院创院院长由前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担任,他接受《今日时报》独家专访时指出,香港科研实力毫不逊色于新加坡,但土地不足制约了发展,应加强与深圳合作,互补优势。

徐立之教授指出,香港近年在科创发展上做得出色,具竞争实力,不比新加坡等邻近周边城市差,相较新加坡以聘请专家为主,以持久力来说,香港本身拥有不少自己培育的优秀科研人才,发展形势更好。不过,比起北京、上海,香港近年的科研活动大幅减少。

港教育拥独特优势

徐立之形容,内地相对香港这个小城市而言,市场更庞大,较容易生存。他补充,香港虽是一个重要城市,无论在法律、金融体系、人才等,都是全球首屈一指,奈何人口有限,土地面积亦不足,令香港科研发展有所欠缺。他认为,香港背靠祖国,应该利用自身独有的优势,深圳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深圳大部分的科研项目并非本地原创,但深圳利用其经济特区的优势,吸引其他地方在当地进行科研及设立公司。香港在科研创新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如果两地结合,加强合作,定能互补优势。

深港两地合作大有可为,徐立之说未来港科院亦会就香港和深圳合作方面,多作了解。他又称,目前港科院人手有限,但会先和深圳市政府接触,亦会和本港几个工程学会接触,商讨合作机会,期望定期聚会,例如到深圳开会等。

推动创科不应过急

谈到科研前景,徐立之认为香港本身是一个创业天堂,所以有2000多间初创公司在港成立,这些都是过去没有太多政府政策推动下自然产生。 如果香港有好的政策资助,会吸引更多优秀创业人才留在香港,如大疆创新,目前社会应该给予时间推动创科发展,不应过急。

近年世界随?科技进步,市民的日常生活及商业环境亦急速转变,徐立之强调推广科研发展对香港的经济影响非常重要,现时香港经济过度依赖金融方面,但产业科研经济才是长远发展的保障。他说,十几年前讲到生物科技,一般想到就是用来检测DNA以作亲子鉴定,香港一些公司由此获利甚丰,其实这只是相当基础的层次而已,生物科技早已发展到干细胞移植等层面。

另一方面,特区政府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拨款20亿作科研投资项目发展,徐立之早前为团结香港基金做科研报告则提出设立500亿科研基金。他表示,原意是希望政府能拨款500亿,往后每年利用拨款所得约20亿回报去推动创科发展。虽然目前所批的资金和预期相距甚远,但他觉得一次过提供庞大资金也非好事,目前可先利用手头上的资金,运作一段时间后再观察事态发展。

建议研资局独立营运

除了倡议成立500亿科研基金,徐立之所提研究报告的另一项建议是,将现时附属于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的研究资助局(RGC)独立营运。他认为,将有助改良研究拨款程序,加速科研成果更早应用在社会上。

徐立之表示,RGC目前行之有效,在国际上的声誉良好,但如果仍在UGC架构内,则难以在政府每个局之间协调拨款,手续亦较为繁复。 独立运作有个好处,目前资助需经过教资会,上层为教育局,但研究有很多种,每个局都可以做研究,现在的拨款机制不太完善,ITC(创新科技署)就不断有拨款,但无RGC做得那幺全面。 他说,如果政府整合各部门的资助拨款,将可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益,例如食物卫生局、卫生署给予很多拨款予教授做研究,但和RGC没有接触,无人知道会否一个研究同时两边拿取拨款。同时,有些部门可能因为评审标准不同,就算一个普通教授很能干,亦难以申请拨款。

徐立之重申,既然各个部门都需要申请资金从事研究,如果可以集中在RGC,并将上游研究和中游研究分开,在拨款时清晰显示,对科研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也可考虑由RGC及每个局抽取科研资金成立新的团体负责处理拨款,甚至设立研究所或研究院。 他说,香港并无研究院或独立的研究所,但需要慢慢酝酿。

上一篇:港大检讨管治小组主席:特首任校监有例可循
下一篇:直接观测重力波揭宇宙之谜 LIGO团队3学者获邵逸夫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