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今年获颁发日本错体化学会国际奖
谈到全球的科研环境,任咏华慨叹,牛津大学研究实验室加有玻璃墙,外面设有学生书枱,学生既能看到实验过程,亦避免吸到实验的化学品气味。她说,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参考英国牛津大学的图则兴建研究实验室,后来发现不够应用,还加建第二栋。
「香港的科研环境却非常挤迫,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实验枱,通常都是两个人,有时甚至三个人一张。外国不时都是一个学生使用一个通风柜,我们则是二至三人共用一个,而且我们是坐在实验室裏头,在实验旁边摆放椅子供学生观看情况。」
她直言,香港科研佔本地生产总值只有0.74%,深圳佔4%以上,一般地区至少约佔3%,「相比起其他面临经济困境的国家,香港经济相对稳定及充裕,政府应该投放更多资源在科研和教育上,例如像港科院创院院长徐立之教授建议增加500亿元科研基金,这主意值得考虑。」
港科学家艰辛环境获成就
任教授忆述,本港科研资源採购困难,虽然随着时代变迁,方便了科研发展,例如以前学术期刊寄到香港要坐船运来,需时二至三个月,现在只需在互联网便能下载,「但是目前化学品送运仍很费时,相比英美两国只需三日速运便已收到,香港快则个多月,普通的两个月,慢的三至四个月也有。和内地、日本和韩国有存放地点相比,我们明显输了一截。」
任咏华补充,香港的科研设施环境一直有欠理想,但教授们在艰辛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取得出色的科研成果,例如前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和香港大学陈世祥教授,是很知名的科学家,虽然他们是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做科研,但干得很出色。任的博士导师支志明教授和她自己早期做科研的日子也十分艰苦。她说,先天缺陷下也能做到如此成绩,其实社会应该给予更多支持,从而更好推动香港创新科技发展。
下一篇::选委会界别分组投票率较上届高超一倍